本篇文章1151字,读完约3分钟
在上个月两会的记者招待会上,总理提到“/s2/”“中国6亿人的月收入只有1000元”“/s2/”,成为了话题。 也就是说,如果你的工资水平在3500元到5000元之间,至少超过了50%的中国人的收入。
让我们再来看看另一组数据:
1、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9年城镇私营企业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达到53604元,城镇非私营企业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达到90501元。
2、根据央行调查的数据,年存款超过50万人的只有0.37%,存款低于50万人的占99.63%。 截止到年3月底,全国居民住户存款总额达到88.61万亿,根据目前14亿人口计算,人均存款约为6.3万亿。
看到了吗? 在什么样的一线城市高成本的背后,是广大二三线城市居民极其平凡的人均收入。
人均收入增长放缓
早在18年开始,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就全面减缓。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当年70%以上的省份继续下调19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目标。
19年经济增长率持续下降,加之今年的疫情影响了发酵,目前增加居民收入成为头等大事。 央行问卷调查显示,今年一季度收入感受指数为41.6%,环比同比下降11%。 61.8%的居民认为收入“基本不变”,同比减少8.8%,27.5%的居民收入“减少”,同比上升15.4%。
收入差距全面扩大
放眼世界,各国和地区在快速发展方面都无法达成绝对平均主义,地区广阔的中国更是如此。 一般来说,经济活动越集中,城市群现象越明显,区域经济也越发达,但目前我国户籍改革、社会保险等制度仍需完善,人口迁移价格(房价)越高,资源分配不均,人口较好
理论上,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不平衡都是暂时的,在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和经济完全开放的假设下,长期趋于平衡。 然而,从近半个世纪中国经济快速发展格局来看,经济不断开放,但这一规律并未实现:中原地区和东北地区经济基础较好,改革开放后沿海地区发展迅速。
另外,受城市化因素的影响,城乡收入差距也在扩大。 2009年,城市居民人均收入/农村居民人均收入最高达3.33倍。
如果以上都是客观因素,则是领域和岗位收入差距较高,也是我国财富分配不均的典型表现,如明星收入过高、科教科研领域收入过低等。
可见地区之间快速发展的平衡是相对的,不平衡才是绝对的。 现在国家开始向城市群快速发展,开始稀释gdp指标,中西部和东部差距缩小也是大势所趋,目前上海增速已经下行,许多中西部省份经济增速创新高。 所以,如果你还是一个月为了几千的收入郁郁寡欢,没关系。 另一方面,你超过了国内大部分人的收入。 另一方面,这种薪资差距现象正随着地区均衡抱团的迅速发展而得到改善。
本文在微信公共平台上首次:白爱问财。 文案是作者的个人观点,不代表搜狐网的角度。 投资者据此,风险请自行承担。
来源:零点娱乐时刊
标题:“现在的中国,各个月工资3500到5000元,算是什么水平?”
地址:http://www.02b8.com/yjdyw/322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