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71字,读完约3分钟

手动记账是银行不具备电子化工作条件时最基本的记账方法,随着电子记账的普及,银行的手动记账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据了解,在手帐还未退出历史时,农信社一名工作人员利用手帐漏洞,逃避上级监管,违法发放贷款。 近日,庭审文件网爆出一桩大案,原甘孜州农信社白玉县信用社主任刘某林与该公司信贷营销中心经理周某红合作,利用白玉县信用社阿察分公司手工记账的漏洞,规避监管,违法发放贷款金额巨大。 2人违法发放贷款的事件于年末在大众视野中公开。

“四川甘孜州农信社贷审会形同虚设 员工5年违法发放132笔贷款超过两亿元”

年三季度,甘孜州农信社合并管辖信用社会计,白玉县信用社第三方账户经州联社审核注销,资金划入系统单位大账,迄今发生了高达2.019亿元贷款的大事件。

根据判决书,年,刘某林通过朋友介绍认识了叶某和邹某。 刘某林知道,两人是夫妻关系,定居眉山,名下有多家关联企业。 在接触过程中,两人向刘某林借了大笔贷款用于商业驾驶,随后邀请刘某林到眉山进行了现场调查。

刘某林回到白玉县后,向主管表示信任,希望向兼任阿察分公司会计的周某红出钱。 刘某林多年从事银领域业务,熟悉行业规定。 不能跨地区发放贷款。 而且,所属分公司受上级州联社的信用限制,贷款审批权限为200万这两个条件严重阻碍了叶某夫妇发放贷款的目的。

“四川甘孜州农信社贷审会形同虚设 员工5年违法发放132笔贷款超过两亿元”

达到这个目的,刘某林意识到其管辖下的阿察分公司系手工业者,没有纳入信用社的互联网内控体系,可以直接回避州联社的监管。 随后,刘某林获准将县社营业部账户发放的贷款转移至阿察分公司账户,经周某红许可将资金从阿察分公司账户分割为200万以内的单一资金进行分割。

“四川甘孜州农信社贷审会形同虚设 员工5年违法发放132笔贷款超过两亿元”

发放贷款时,刘某林没有要求抵押担保和批准权限。 贷款调查、考核、判断等一系列工作人员没有开展,贷款也没有提交单位贷款考核会的考核决议。 年8月11日,刘某林和周某两人首次为叶某夫妇在白玉县信用社办理贷款500万元,未履行贷款审批手续,签署了借款合同。 这些贷款分三笔转入叶某夫妇建立的账户。

“四川甘孜州农信社贷审会形同虚设 员工5年违法发放132笔贷款超过两亿元”

截至年5月,刘某林和周某红通过这种方法向叶某夫妇贷款累计2.019亿元。 据统计,5年来,共发放了132笔贷款。 其中最大的一笔是去年11月22日,刘某林和周某红将2000万元的款项分成11笔转入叶某夫妇指定的4个企业账户。

所有款项,只有1800万元的贷款签订了书面合同,搜狐银行观察到,叶某提供了不动产地契抵押,但刘某林二人没有执行抵押担保手续,随后不动产地契被刘某林归还给了叶某。 剩下的贷款,全部通过叶某电话联系刘某林提出贷款申请,刘某林接到电话后安排周某红色放贷。

“四川甘孜州农信社贷审会形同虚设 员工5年违法发放132笔贷款超过两亿元”

贷款完全发放后,叶某夫妇在归还部分贷款后出现了逾期行为。 年6月5日,还有1.63亿元的贷款未偿还。 年8月2日,甘孜州中级人民法院冻结叶某夫妇财产1.74亿元的年1月3日,州联社向公安局通报,次日刘某林和周某红向公安局自首。 年3月6日,叶某夫妇返还本金0.396亿元,未返还本金1.62亿元。

“四川甘孜州农信社贷审会形同虚设 员工5年违法发放132笔贷款超过两亿元”

白玉县人民法院认为,被告人刘某林、周某红是金融机构工作人员,违反国家规定发放贷款,金额特别巨大,1.62亿元贷款本金未能收回,其行为已构成违法发放贷款罪,违法发放刘某林罪 判处周某红犯违法贷款罪,有期徒刑五年,罚金八万元。

“四川甘孜州农信社贷审会形同虚设 员工5年违法发放132笔贷款超过两亿元”

2019年2月28日,周某红不服判决上诉,在甘孜州中级法院审理。 其中2笔贷款共计1800万美元,签署上述书面合同的2笔款项事实上不详,将此案送回白玉县人民法院复审。

来源:零点娱乐时刊

标题:“四川甘孜州农信社贷审会形同虚设 员工5年违法发放132笔贷款超过两亿元”

地址:http://www.02b8.com/yjdyw/326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