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7209字,读完约18分钟
摘要
❒; .从平板玻璃2009年至今的3个循环的生产能力周期可以看出,平板玻璃整体生产能力的扩张速度逐渐减缓,生产能力周期逐渐扁平化。 但是,总生产能力经过前期的扩张,公司可控的生产能力增加了,可以更灵活地根据诉求和价格强弱调整生产能力。 循环内的生产能力灵活性扩大。

❒; 建筑用玻璃在玻璃下游的成本中占有绝对的控制地位。 因为这种平板玻璃的生产能力周期与房地产周期高度一致。 但是,由于平板玻璃具有连续生产的特点,平板玻璃生产能力的变动明显小于房地产新开工面积的变动。

❒; .目前,平板玻璃正处于第三个产能周期的末期,随着房地产诉求的下降和国家对新产能的严格控制,2019年4季度或全年的平板玻璃生产将出现负增长。
❒; .我国平板玻璃前四大主产地是河北、广东、湖北、山东,年4省平板玻璃产量合计占44.2%。 从地区间产能净增量来看,平板玻璃产能有从华北、华东向华中、西南转移的趋势。
❒; 在平板玻璃下游的成本结构中,房地产、汽车制造是第一应用行业,分别占75%、15%。 说房地产对玻璃的费用起绝对的主导作用。
❒; .玻璃窗的购买通常至少在项目竣工前半年开始购买,年前4个季度,平板玻璃的销售增速领先竣工面积增速约9个月左右,与购买节奏基本一致。 16年来,这一规律被打破,成为竣工面积增速和浮法玻璃销售增速和波动。 但是,先总结一下两者仍然存在高度正相关关系。

❒; 房地产销售面积的增长率领先玻璃销售约12个月。 但是,这种暂时停滞并不是固定的,如果开发商受到可用资金紧张的制约,也有可能延长竣工时间,延缓玻璃的购买周期。
❒; 目前,市场共识是房地产处于下行周期。 后期需要关注房地产资金的增长情况,这是竣工负增长是否会变窄的前提。 短期内,全年黄金期旺季仍对玻璃诉求形成一定支持,预计高温天气后,随着开工恢复,玻璃诉求也将季节性增加。

❒; 玻璃库存季节性强,春节期间施工投诉少,库存会积累。 春节结束后,施工旺季逐渐来临,库存水平逐渐下降,到年底已是年关谷。
、玻璃光斑的基本概况
1 .玻璃的概念和生产技术
玻璃是一种比较透明的非金属物质,是熔融时形成连续的互联网结构,冷却过程粘度逐渐增大,硬化不结晶的硅酸盐类非金属材料,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和其他氧化物。 普通玻璃的化学成分为na2o•; cao•; 6sio2。 玻璃通常不溶于酸,但溶于强碱。 制造工艺将各种配方的原料溶解后迅速冷却,各分子没有足够的时间形成结晶,因此形成玻璃。

玻璃初级产品的生产大致可分为原料预加工、混合材料制备、熔融、成型、热解决、裁断和贮藏6个步骤。 以下,以玻璃生产工艺为主线,具体阐述玻璃生产所需的各种原料、相应用途、价格构成以及玻璃生产工艺的大致分类。
2 .玻璃所需的原料和价格构成
(1)玻璃所需的原材料
制作玻璃的材料分为主原料、副原料两部分。 通常,玻璃的主要成分中含有sio2、na2o、cao、al2o3、mgo等5种成分,为了导入这5种成分而采用的原料被称为主要原料。 另一方面,为了得到玻璃所需的性质,或者为了加速玻璃的熔融过程而导入的原料是辅助原料。

制作玻璃的主要原料是纯碱、石英砂、白云石、石灰石、硅砂、碎玻璃等,各自导入的成分如下图所示。
玻璃的副原料主要有脱色剂、着色剂、澄清剂、乳浊剂等。
脱色剂用于除去玻璃原料中杂质的氧化物给玻璃带来的颜色。 第一类是化学脱色剂和物资脱色剂,化学脱色剂一般通过氧化作用脱色,第一类是硝酸钠、硝酸钾。 物理脱色剂通过产生补色使玻璃无色,以二氧化锰、氧化钴、氧化溴等为主。

着色剂的原理是将一些金属氧化物直接溶解在玻璃溶液中,使玻璃着色:如氧化铁使玻璃呈黄色或绿色,氧化锰呈紫色,氧化钴呈蓝色,氧化镍呈茶色,氧化铜和氧化铬呈绿色等。
澄清剂可以降低玻璃熔体的粘度,使化学反应中产生的气泡容易逸出,从而进行澄清。 常用的澄清剂有白砷、硫酸钠、硝酸钠、铵盐、二氧化锰等。
乳剂可以把玻璃变成乳白色的半透明体。 常用的乳浊剂有冰晶石、氟硅酸钠、磷化锡等。 它们可以形成0.1——1.0μm的粒子,如果这些微粒和玻璃本身的折射率不同,就会产生不透明的效果。
(2)玻璃的生产价格
玻璃的生产价格主要分为原辅材料、能源价格、人工价格、制造费用四大类。 我们在召开了主要玻璃制造公司的年度报告后,统计了浮法玻璃的生产价格的构成,结果如下。
可见原料和能源价格是浮法玻璃价格的主要构成,两者合计达到75%左右,是影响玻璃价格变动的决定性因素。 原材料价格中,纯碱价格占55%的比重,硅砂占20%-25%,其余材料不到20%。 与其他原材料相比,纯碱的价格最高,价格波动也很大。 这是因为它对玻璃原材料的价格影响最大。 每吨玻璃消耗约200公斤的纯碱,玻璃生产带来的纯碱消耗量几乎恒定。

除原料价格外,玻璃价格中另一个重要的组成来源于燃料价格。 平板玻璃一般采用的燃料有重油、天然气、煤焦油、焦炉煤气、煤炭、石油焦(重硫)等。 这些原料中,天然气价格最高,但最清洁,是领域快速发展的目标趋势石油焦性价比高,应用范围最广,但硫含量高,因此在当前环保的大背景下,需要安装脱硫脱尘设备 生产一吨玻璃大约需要180万卡路里,而每吨石油焦的卡路里值为8500卡路里。 因此,理论上每吨玻璃消耗210公斤左右的石油焦。

2、按玻璃种类分类
玻璃种类多,用途广,可以按照成型工艺、结构性能、玻璃质量等级、大小厚度等维度对玻璃进行分类。
(1)按成形工艺分类
根据成形工艺,可以将玻璃分为机械成形和手工成形两类。 手工成形由于生产效率低、玻璃表面质量差等原因,目前一些工艺品的制作除了需要手工成形外,大部分还被机械成形取代。
目前,平板玻璃的成形技术有轧制法、垂直提拉法、平面法、浮法等,其中浮法玻璃是目前平板玻璃主流的生产技术。
(2)不同玻璃制品的结构及性能
(三)按玻璃大小、厚度和等级分类;
虽然玻璃的大小、厚度因用途而异,但目前市场上常见的玻璃厚度在2mm-15mm之间,15mm以上的玻璃通常需要定制。 一般用于大面积的地弹簧玻璃门、外壁的玻璃墙面整体。 根据原板的大小,平板玻璃通常有大板、通常有小板三种,尺寸在2440x3660以上的玻璃(目前新合同的标准交割品)被称为大板。 2mx2.44m以下的被称为小板,其余通常被称为普通尺寸。 另外,普通平板玻璃根据质量和外观分为优等品、一等品、良品三种。

二、玻璃供给地的情况
1 .整理玻璃产业链的上下游
总结一下,平板玻璃原片的生产环节位于整个玻璃产业链的中上游位置。 玻璃原料厂上游以对接原料、燃料能源采购为主。 原料后原片厂的组织生产,由于目前主流的生产技术是浮法玻璃,而且超白轧制玻璃具有太阳能电池模块无法代替的性质,因此轧制法在原片生产中也保持了一定的比例。 深加工厂从玻璃原片厂购买原片后,为了满足下游应用的特定要求,需要对原片进行钢化、热弯曲、镀膜、空腔体、三明治等一系列加工解决。 终端应用包括建筑玻璃在内的家用玻璃; 汽车、家电玻璃; 新能源玻璃、电子玻璃等细分行业。 在玻璃终端成本中,房地产、汽车制造是第一应用行业,分别占75%、15%。

2、玻璃供给端
(1)平板玻璃生产能力变动周期-周期尾端:波幅窄,频率变快
从浮法玻璃生产能力的绝对量来看,2000年以来,我国浮法玻璃生产能力始终处于扩展周期内,总生产能力和生产能力分别从2002年初的1.98亿重型箱、1.97亿重型箱增加到现在的13.47重型箱和9.13重型箱,年复合平均增加
值得注意的是,从2009年4月开始,总生产能力和生产能力之间的剪刀差开始扩大,但从总生产能力和生产能力的增长率来看,2019年4月以后,生产能力增长率的变动也比总生产能力的变动频繁。 这表明,在玻璃领域经过增长时间快速扩大产能后,领域销售利润率开始下降,开始周期性出现,公司开始根据市场价格的波动调整产能。 另一方面,总生产能力经过前期扩张,公司可控生产能力增加,为公司根据价格和诉求调整供给提供了必要的基础。

因此,根据平板玻璃的生产能力的变动,将2009年以后现在的生产能力的变动分为1、2009年4月-年6月三个周期,即2、年7月-年6月。 截至去年7月。 前两轮的生产能力周期时间基本上在3年左右。 其中第一次产能增长率扩大17个月,落后21个月第二次产能增长扩大14个月,落后22个月。 第三次生产能力扩展了22个月。

首先,从平板玻璃2009年至今的3个循环的生产能力周期直观可见,平板玻璃总生产能力的扩张速度逐渐减缓,生产能力周期趋于扁平化。 另一方面,总生产能力在前期扩张后,公司可控生产能力增加,09年生产高峰期生产线逐渐达到冷修条件,公司可以更灵活地根据诉求和价格强弱调整生产能力。 循环内的生产能力灵活性扩大。

另外,建筑用玻璃作为玻璃下游成本中占绝对控制地位的分支,其平板玻璃的生产能力周期和房地产周期高度重合。 但是,由于平板玻璃窑炉热工价格高,具有连续生产的特点,平板玻璃产能增长率的波动明显小于房地产新开工面积增长率的波动。

目前,平板玻璃正处于第三个产能周期的末期。 经过17、18年的集中生产,今年以来恢复生产和新建生产速度明显放缓,从年初至今只新建了两条生产线,共计生产能力870万箱。 据玻璃协会统计,今年具备冷修条件的生产线有25条,迄今为止已有13条停产,生产能力达到5460万重箱。 再生产的生产线11条,总生产能力4380万箱。 此前的浮法白玻璃日溶解量处于17年至18年之间的水平,也验证了今年生产能力增长缓慢。

另外,随着房地产诉求减弱,国家对新产能的严格控制,预计09年平板玻璃产能大规模扩张不多见。 公司也变得相对合理了,领域利润回归合理后,公司也有意控制产能规模。 考虑到16-18年的爆炸行情难以再现,19年4季度或年板玻璃生产将出现负增长。

(2)平板玻璃生产能力地域分布
从目前平板玻璃供应静态库存的角度看,目前国内浮法白玻璃日溶解量为14.33万吨,自年初以来有先增后减的趋势。 目前,日溶量比18年同期略有增加0.31%,比17年同期减少1.16%。
我国平板玻璃前四大主产地是河北、广东、湖北、山东,年4省平板玻璃产量分别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3.99%、10.87%、10.74%、8.62%,共计44.2%。 从地区间产能净增量来看,平板玻璃产能有从华北、华东向华中、西南转移的趋势。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北方地区,特别是京津冀和2+26城市的环境保护压力相对较大(玻璃主产地河北沙河地区17、18年大量停产),但南方地区管制相对宽松。 我认为这也是近两年来玻璃产能丧失的原因之一。

2、玻璃诉求端
(一)玻璃的销售方法和范围;
玻璃的销售方法有直销和流通两种,各公司根据自身的优势采取不同的销售方法。 一般来说,生产公司多使用直销和分销相结合的营销模式,但只是两种方法所占的比例不同。 玻璃主要集中在人口密集、经济发达的地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京津冀地区的玻璃消费量比较集中。

玻璃公司的销售半径通常在800公里以内,超过300公里的公司通常选择流通的方法。 由于沙河地区的玻璃生产商通常采用的是贸易商代销的方法,中间环节的贸易商库存也起到了玻璃供需蓄水池的作用,因此贸易商的采购行为和出货节奏也成为了重要的关注对象。

以今年为例,沙河地区6月初要求关闭6条燃煤生产线,改用天然气,虽然最后要求没有严格实施,但加快了商家的囤积步伐。 商家在6-7月提前补货库存,有助于利用自身渠道特点扩大销售半径,缓解玻璃公司库存压力,提高后期厂家涨价的信心。

(2)不动产周期和玻璃购买周期联动
在平板玻璃下游的成本结构中,房地产、汽车制造是第一应用行业,分别占75%、15%。 太阳能玻璃和出口合计占15%左右,可以说房地产对玻璃的费用起着绝对的主导作用。
建筑装饰玻璃包括玻璃门和窗户、玻璃窗帘、室内装饰玻璃等。 作为幕墙采用的玻璃,大多在主体结构工程即将结束之前入场,装饰用的玻璃必须等到主体结构工程结束后才能入场。 因此,从季节上看,与其他黑色系品种相似,也有全年黄金期的淡旺季节之分,上半年的销售比例基本为4:6。

从微观角度看,玻璃门窗采购通常至少在项目竣工前半年开始采购,年前4个季度,平板玻璃销售增速领先竣工面积增速约9个月左右,基本与采购节奏一致。 16年来,这一规律被打破,成为竣工面积增速和浮法玻璃销售增速和波动。 但是,先总结一下两者仍然存在高度正相关关系。

房地产销售面积增速与竣工面积增速类似,与浮法玻璃销量增速也呈强正相关,提前期约为12个月。 商品房销售是房地产周期的出发点,商品房销售加快开发商退保,促进下一块土地的成交、开发、施工,也是玻璃诉求提高的出发点。 12个月的时滞表示商品房销售-开工-施工-竣工的时间。 但是,这个时间并不是固定的。 如果开发商受到可用资金偏差的制约,也有可能延长竣工时间,延缓玻璃的购买周期。

现在,今年的市场对房地产弱势的预期比较一致。 两季度以来,商品房销售面积、房屋新开工面积、竣工面积相继走弱,尤其是竣工面积呈两位数负增长。 7月房地产信托净融资额转为负,3、4季度房地产信托到期压力也较大。 而且,政府逐步升级房地产领域的融资管理,信托、银行贷款、海外融资有一定程度的收紧,资金不足也是房地产竣工大幅停滞的首要原因。 后期需要关注房地产资金的增长情况,这是竣工负增长是否会变窄的前提。

短期内,房地产整体处于下行大周期内,但全年黄金期的鼎盛时期仍以玻璃诉求为一定支撑,只不过是极限略有增加的问题。 从上个月中旬开始,一些东北地区玻璃加工公司的订单情况呈环比增长。 我们预计高温天气后,随着开工的恢复,玻璃诉求也会季节性增加。 。

另一方面,从结构上看,单位建筑面积的玻璃使用量的增加(例如单层玻璃变成双层中空玻璃),相对于装饰要求的提高和国家提倡的旧小区改造,玻璃的单位面积的使用量不同。
3、玻璃库存端
截止到年末,平板玻璃的社会库存经常在4000-6000万箱的区间变动。 但是,受益于16、17年玻璃领域的利润扩大,玻璃领域的生产能力集中再生产,库存自年以来上升,最高达7456万箱的高位。 但是,今年以来,由于整体再生产的产能不足停产冷修的产能,受供应商增量有限的影响,库存也开始逐渐消除。

从季节来看,玻璃库存季节性很强。 由于玻璃生产的连续性,生产线开工后,产品将陆续生产,春节期间施工诉求少,库存也会积累。 而且,春节过后,随着下游的逐步恢复,库存水平逐渐下降,到年末为年谷。
从目前的库存水平来看,玻璃协会公布的库存水平处于近年来历史高位,但卓创公布的库存数据显示,目前的库存压力比前两年反而要小。 结合前期调查情况,我们认为卓创的数据更接近真实的市场情况,今年河北沙河和湖北的库存压力属于协会库存数据不这么大、合理低的状态,库存压力的缓解也是支撑玻璃价格的因素之一。

三、玻璃期货合约
今年5月,郑商所对玻璃期货交接品进行了调整,从2005合同开始实施。
调整前:基准交割品: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平板玻璃》( gb11614-2009 ) (以下简称“国标”)的5毫米无色透明板玻璃( 2m×2.44m以下)一等品。
替代品及升贴水:符合国标规定的4mm无色透明板玻璃( 2m×2.44m以下)一等品。
调整:标准交割品: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平板玻璃》( gb11614-2009 ) (以下简称“国标”)的5毫米无色透明板玻璃(规格为3.66米×2.44米、3.66米×2.134米)等。
替代品及升贴水:为符合国标规定的6mm无色透明板玻璃(规格为3.66m×2.44m、3.66m×2.134m )一等品,无升贴水。
交接品级从国标“小板”升级为国标“大板”,替代品厚度从4mm提高到6mm
玻璃交割品的编撰是因为过去的交割品已经不适应现在的现货情况了。
近年来,玻璃下游的加工机械化率越来越高,以前流传着很多人工操作。 由于是手工操作,玻璃倾向小,防止破裂风险。 但机械化操作降低了输送中的破碎风险。 但是,由于小板的机械裁剪会导致大量浪费,因此变更为大板可以大幅提高玻璃深加工环节的利用效率。

此外,交割品在编制后有利于多头接收,而老交割品的现货诉求量较小,买方接收后只能折价出售给玻璃厂。 新交割品下游接受度高,有利于买方收到货后转售销售,调动了买方交割的积极性。
四、总结与展望
(1)供给面
从纵向来看,从平板玻璃2009年至今的3个循环的生产能力周期可以看出,平板玻璃总生产能力的扩张速度逐渐减缓,生产能力周期趋于扁平化。 但是,总生产能力经过前期的扩张,公司可控的生产能力增加了,可以更灵活地根据诉求和价格强弱调整生产能力。 循环内的生产能力灵活性扩大。

建筑用玻璃在玻璃下游的成本中占有绝对的控制地位。 因为这种平板玻璃的生产能力周期与房地产周期高度一致。 但是,由于平板玻璃具有连续生产的特点,平板玻璃生产能力的变动明显小于房地产新开工面积的变动。
目前,平板玻璃正处于第三个产能周期末期,随着房地产诉求的减少和国家对产能增长的严格控制,预计到19年4季度或年平板玻璃生产将出现负增长。
从横向看,中国平板玻璃的前4个主产地是河北、广东、湖北、山东,年4省平板玻璃产量合计占44.2%。 从地区间产能净增量来看,平板玻璃产能有从华北、华东向华中、西南转移的趋势。
(二)申诉方式;
在平板玻璃下游的成本结构中,房地产、汽车制造是第一应用行业,分别占75%、15%。 说房地产对玻璃的费用起绝对的主导作用。
玻璃窗的购买通常至少在项目竣工前半年开始购买,年前4个季度,平板玻璃的销售增速领先竣工面积增速约9个月左右,与购买节奏基本一致。 16年来,这一规律被打破,成为竣工面积增速和浮法玻璃销售增速和波动。 但是,先总结一下两者仍然存在高度正相关关系。

房地产销售面积增长率领先玻璃销售约12个月。 但是,这种暂时停滞并不是固定的,如果开发商受到可用资金紧张的制约,也有可能延长竣工时间,延缓玻璃的购买周期。
目前,市场共识是房地产处于下行周期。 后期需要关注房地产资金的增长情况,这是竣工负增长是否会变窄的前提。 短期内,全年黄金期旺季仍对玻璃诉求形成一定支持,预计高温天气后,随着开工恢复,玻璃诉求也将季节性增加。

(3)库存方面
玻璃库存季节性强,春节期间施工诉求少,库存积累。 春节结束后,施工旺季逐渐来临,库存水平逐渐下降,到年底已是年关谷。 从目前的库存水平来看,商家在6-7月提前补货库存,利用自身渠道特点扩大销售半径,缓解玻璃公司库存压力。 沙河地区整体库存目前处于合理或偏低的状态,缓解库存压力也是支撑玻璃价格的主要因素之一。

本文在微信公共平台上首次:大宗内参。 文案是作者的个人观点,不代表搜狐网的角度。 投资者据此,风险请自行承担。
来源:零点娱乐时刊
标题:“玻璃基本面研究框架”
地址:http://www.02b8.com/yjdyw/32939.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