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69字,读完约4分钟
与其读2000本交易书,不如精读一两本
我们交易者说,学习技术分解看书,在外汇、期货、股票、债市几个市场交易,昼夜不停地捕捉全天候行情很容易成功。 还是只专攻一两本技术拆书,集中在一个交易市场,集中在一两个品种的特定行情上,更容易成功呢? 虽然大家的看法还没有决定,但是这个问题有确切的答案。 那就是后者。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人类的智慧、感情、质量长期以来都是在物质匮乏、贫瘠的环境中发育、迅速发展的。 物质丰富,富裕的话,人容易失去自己,也谈不上智慧和感情。

学习交易也是如此
学习要从整体上看,不能有点纠结。 这种学习的做法、观点是正确的,但技术博大精深,汪洋奔放,各种流派介于其间,所述的又是一个问题,就是我们如何根据过去的趋势预测未来的行情。 关于技术分解的学习,有几个切入点可以细心了解和熟练掌握,在交易中不吃亏、不吃亏、不盈利之前逐步掌握。 如果你推广到全局就会出问题,现代意义的技术分解从本间宗久时代开始,工资火了几百年的飞速发展,做法、流派不胜枚举。 各类着作浩如烟海,阐述k线理论、道氏理论、技术形态、波浪理论、技术指标等应用心得、做法的书籍一个体皓首当其冲,到头来其一生也看不完,赶不上读书的速度。 虽然古书没看几本,但吸收消化后,新书破山倒海的常规洪流涌动,乱笋数,良莠不齐,是难得的精品,但你一定是一头雾水看花,难以分辨。

交易者看了十本书,我想我最好反复学习一本书。 交易者看到2000本技术后将书拆开,但我认为还是用心浏览10本为好。 交易类书籍是汗牛充栋,但其实公认的精品有几本。
替代性切入
我第一次认识交易者,他向我炫耀:这两年读了两千本交易书。 我漫不经心地问他:“你是在做图书排版校对,还是自己用剪刀或胶水存书? ”。 他一本正经地说我是交易者。 “那你一定是最用功,最倒霉,最吃亏的交易者。 ”。 他很惊讶地说:你答对了! 我已经亏了800万了。 我想去洛阳偷墓。 你能告诉我怎么找回吗?

我对他说:你想赚的是遥远无期,也是不可能的事件,但我可以给你指条明路。 不是在黄泉下找财路。 炒股、炒期货的失败者中,有些靠剪刀、胶水、电脑几台攒了书,出版了交易类书籍发了大财。 首先是金融畅销书的作者,然后是财经节目的金融导师,成为财经学院的特聘教授。 他听了,领悟到这很简单。 我在学习计算机编程。 存书并不比编程难。 我看到明年在北京本市熟悉的面孔签名卖书,果然是他,摊牌上红底黄自醒目地写着“金融游侠——驰骋的交易市场30年,8万元到800万元”。 后来,听说初战失利,他卖了10吨旧书,自己的作品变成了纸浆。 第二年,他卷土重来。 书名改为《金融怪人——驰骋市场十年,从800元到10亿美元》,经过几次再版后售罄,终于大获全胜,盆满钵满。 他是典型的切入点。

交易学习并非如此
关于交易的市场、品种、行情更是如此。 我得切入一点。 不能全面展开。
例如,如果理解、理解、精读道氏理论,在金融市场上生存就没问题了。 例如,道氏理论所说的倾向、压力和支持,就像戴在阴雨连绵的屋顶下的草帽一样,风险像雨水一样大,草帽能够承受。 如果你说“我,我会成为刀光剑影行情中冲锋陷阵的全能钢铁战士”。 你可能认为学习其他更多高级理论,分解做法、技术指标,你可以纵横于所有交易行情。 自己变成了钢铁战士无敌,你在行情的枪林弹雨中狂奔,倒在血泊中。

很多人吞枣学了杂七杂八的大量技术分解方法,把自己当成高手来交易,觉得自己像皇帝,天真的以为这个行情三宫六院七十二妃都是自己的。 自命不凡,以为能把握全市场的行情,但实际上是在交易。 可以掌握1、2个品种的1、2个合同。 掌握那些行情的趋势就足够了。 不要梦想自己是皇帝。 为了享受行情的三宫六院七十二妃,其实你和乡下的女人,温暖并不简单。 因为你很快就会亏损。

为什么交易者经常亏钱,应该说都不是自己的力量。 就期货而言,你可以做一两个品种的主力合约,一年一两次按照明确的趋势赚钱。 股票也一样,在现在的行情下,一年集中在一只股票上获得了30%的收益,非常成功。
来源:零点娱乐时刊
标题:“学习交易是一些切入 还是全局铺开”
地址:http://www.02b8.com/yjdyw/33007.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