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6847字,读完约17分钟

不借钱,不上市,他曾经是地产界的“老干妈”。

作者《木宇》

华商禄略原创复印件,转载请联系客服微信: hstlkf

华商禄略华商殿堂id:hstl8888

图片:互联网,图虫创意

年10月29日,世界上第一颗商业ai星座首星“星河号”成功进入轨道。 这颗卫星由国星航天设计开发,其幕后老板是安静的地产大亨黄楚龙。

从“盖房子”到“放卫星”,几乎没有接受过外界采访的潮汕老板,不声不响地建立了千亿帝国。

在深圳地产界,星河控股的黄楚龙与卓越集团的李华、京基集团的陈华,被誉为深圳地产“最牛低调三剑客”。 他的星河地产,连续9年被评为中国房地产百强公司,8次进入中国蓝筹房地产排行榜,项目覆盖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三大城市经济圈。

“潮汕大佬中的奇人,默默无闻却一手缔造千亿帝国”

年3月20日,黄楚龙以390亿元的财富,位居“胡润全球房地产富豪排行榜”第40位。

黄楚龙以房地产起家,但业务跨越房地产、金融、产业、运营商、房地产5个板块,深入生物科技、人工智能等行业。

星河控股集团的资产规模超过千亿,但几乎没有负债,在房地产企业中被称为凤毛麟角。

他的金融控股集团星河金融,自有资金投资超过200亿元人民币,是深圳创新投资集团、深圳福田银座村镇银行的第二大股东,是阳光保险、天津津融理财有限企业的重要股东,是前海母基金、国家中小企业快速发展基金有限合作伙伴。

“潮汕大佬中的奇人,默默无闻却一手缔造千亿帝国”

星河金融投资了110多家公司,其中26家登录主板、中小板、创业板,14家挂牌新三板。

2019年,星河资本入选投票排行榜“最具增长潜力的私募股权投资机构top10”。

星河金融控股集团总裁辛强说:“如果将星河金融视为私募基金,我们将在全国排名前5%。”

在产业房地产行业,星河拥有产融联盟新城、双创社区、特色小镇三大重要产品形态,为中国产业房地产6强。

、星河触角渗透高科技行业,投资商业航天、天仪研究院、星际荣耀,未来全面布局商业航天全产业链。 其投资还涵盖了人工智能、智能硬件、大健康、新材料、网络+、新一代新闻技术等领域。

与网络公司2、3年上市的神话相比,黄楚龙花了40多年的时间,使星河成为了现在的样子。

他公开表示:“星河已经500年了,不会成为500强。”

1979年,广东普宁黄埔村民黄楚龙,只身前往深圳。 他与学历无关,只是一股无济于事的力量,作为左官在糊口。

那一年他20岁,潮汕人经常闯荡的性格和年轻的直性子,发誓要闯出一片天地。

深圳的太阳很恶毒,黄楚龙拼命工作的时候,多半没想到脚下的热土,会成为大国崛起、巨龙腾飞的基础。

第二年,深圳正式成为经济特区,三天一层的神话将在这里上演。

那时的深圳,到处都是工地,有接不完的工作。 黄楚龙很聪明,善于交际,几年后带着兄弟出来,从泥瓦匠变身承包商,经朋友介绍拿下深圳第一批建设工程,赚到了人生第一桶金。

潮汕人的宗族观念很重,外面互相帮助,这样一来一去,深圳房地产和建筑行业的半壁江山掌握在潮汕人手里。 20世纪80年代初,最早进入深圳建筑市场的“潮阳建筑工程”,在劳动者最多的时候被称为10万人。 著名的“深圳速度”国贸大厦也由以汕头人为中心的“广东二建”承包建设。

“潮汕大佬中的奇人,默默无闻却一手缔造千亿帝国”

潮商以前就流传着地缘关系,为黄楚龙承包工程提供了很多便利。

1988年,“爱拼才胜”火便大江南北之年,黄楚龙创立了深圳市怡和公司企业。

值得注意的是,企业的主管部门填补了深圳市福田区沙头街道办事处。 可见,黄楚龙很早就善于借力经营商业,旗下投资开“怡和百货”、“鸿运楼餐厅”、“万云百货”等商贸公司,搞风生水。

年间,黄楚龙从水泥工人到承包商,到商贸公司老板,完成了人生的三次蜕变,在深圳站稳了脚跟。

1992年,深圳唱起了《春天的故事》,黄楚龙也迎来了迅速发展的春天。

两年后,他将公司改名为“新怡和”,开始进军房地产。 黄楚龙亲自操刀出征,先后制作怡和山庄、祥和花园等10多个房地产项目,总建筑面积超过60万平方米。

1998年,“房改”政策出台,是中国房地产史转折的一年。 “福利分室时代”悄然谢幕,“商品房时代”正式降临。

这一年,新怡和的“三明珠”系列产品星河明居、星河雅居、星河华居横空问世,在业界备受好评,销售十分火爆。

“三明珠”的成功和房改政策的出台,让黄楚龙决心all in地产。

随后,他将“新怡和”再次改名为“星河地产”,设立“星河房地产”开发房地产,两手抓。 在开发战略上,黄楚龙志高远,确定了“聚集职业精英,走企业品牌之路”的高端主基调。 接着,盯着深圳福田核心区的地区,开始了“买入”的节奏。

“潮汕大佬中的奇人,默默无闻却一手缔造千亿帝国”

重视房地产开发、“高杠杆、高周转、强扩张”的跑马圈地战略星河“胆小”,完全靠自己的资金。 黄楚龙不喜欢借钱的名声,也从此流传开来。

但是,黄楚龙的眼睛“恶毒”。 越是使用自己的资金,就越把焦点放在核心地区,谋求积分突破。 结果表明,星河在福田中心区的土地储备高度仅次于黄楚龙的潮汕老乡李嘉诚。

几年后,星河离开广东,布局华北,同样是这条路线。 年,星河首次布局天津,占领了最热点的两个地块。

“星星之河一来,必定成为中心”这句话也来自那里。

地域和地域的特征,几年后才显现出来。

2006年,星河丹堤开盘,109幢别墅售出9亿幢。 这是地产处于低潮期的深圳,震惊了行业,也为市场注入了强心剂。 星丹堤不仅被选为当时的“深圳十大明星楼盘”,而且进入其中成为富豪的象征。 星河丹堤一战成名后,星河一举树立了“高端楼宇开发商”的形象,黄楚龙也跻身深圳顶级开发商行列。

“潮汕大佬中的奇人,默默无闻却一手缔造千亿帝国”

那个时候,连深圳的出租车司机都在数星河的房子。 “星河的房子卖得很好。 因为地域特别好。 ”。

成功开发了高端住宅,在星河上完成了明确的企业品牌定位,但黄楚龙只满足于一个住宅开发商。 而且,星河的另一个动作真正暴露了他的野心。

同样,2006年福田星河coco park开业,一举成为深圳地标式建筑,拉开了星河在商业地产上的一大步延伸。

整理星河快速发展的轨迹发现,2003年星河拍摄了coco park地区。 这一年,房地产被确立为支柱产业,各路资本大量涌入,开始炒作地皮,也为黄楚龙展现了商业房地产的契机。

土地贵了,房租自然就不便宜了。 卖房子赚钱。 像租房一样赚钱。

2004年,星河成立了子公司“星河房地产经营有限企业”,建立了专业的商业运营团队,踏上了房地产开发与商业运营结合的快速发展之路。 这是深圳最早的商业房地产企业之一,直到年前后,万科、恒大、金地等开始向商业房地产转型,因此星河已经进入收割期。

“潮汕大佬中的奇人,默默无闻却一手缔造千亿帝国”

2004年,被称为“商业巨无霸”的深圳华润万象城开业,不仅彻底改变了格局,还影响了中国商业地产的快速发展。

集零售、餐饮、娱乐、办公室、酒店、居住等多种功能为一体,区别于以前流传的商场模式,定位、规划、行业非常先进,不仅引爆了市场,国内同行也前来参观。

创新才是第一生产力,受万象城的启发,第二年,星河开始开发福田coco park,是全国第一家情景式购物中心,突破了以前流传于购物中心的封闭格局,独特的下沉式露天广场、自然光空

即使是第二个吃螃蟹的人,也需要一定程度的勇气。 后来,黄楚龙说,其实开发coco park的时候,整个地区的客流和商业氛围还没有形成,但是在看清机会之后,有必要“前进一半”。 这句话后来被他写进了公司内部管理手册,成为星河员工入职培训的必修课。

“潮汕大佬中的奇人,默默无闻却一手缔造千亿帝国”

coco park的成功,让尝到甜头的黄楚龙下定决心在商业地产继续深造。

2007年,星河第三空间开业,成为华南区受创新精神和企业品牌影响最大的高端国际家居商业企业品牌。

2008年,深圳星河快速发展中心建成,成为福田中心区地标级商业综合体,并于年通过leed金级认证。

2009年,星河丽思卡尔顿酒店开业。

1988-2009年,星河找到了房地产+商业创新的两轮驱动模式,成为深圳中心区唯一覆盖住宅、商业、酒店、办公楼等多种形态产品线的房地产开发商,同时拥有全部自有所有权。

20年光阴的深耕,星河牢牢埋在这座城市深处,黄楚龙成为深圳地产界的一方大佬。

2009年,对星河来说是分水岭。

迄今为止,星河仅限于珠江三角洲的住宅企业。 但这一年,星河拍摄了江苏常州400亩土地,开始试制水长三角,并布局全国。

深圳20年的沉淀,使星河在房地产开发模式上十分成熟,路线、战略上十分统一,从城市核心区入手,运用城市综合体或高端住宅式切入,将住宅、房地产、商业经验复制到过去,提高了打击力度,提升了品牌

有趣的是,星河地产的全国化步伐也在完全演化。 这关系到星河多元化事业的开展。

2009年,星河正式进入金融业,不仅在投资上取得了巨大成功,还通过股权投资将触角伸向新兴领域,将房地产开发延伸到产业边缘,形成了“产城投融”的创新运营模式。

2009年10月,星河获得阳光保险3.6亿股,占9.73%,成为阳光保险集团第一大股东。

这是一家快速发展的保险公司。 从2005年成立到2008年底,阳光保险总资产从11亿美元增加到376.81亿美元,4年增长了34倍。 星河非常看好其高速成长性。 两年后,阳光保险进入中国公司500强、服务业公司100强,成为中国七大保险集团之一。

“潮汕大佬中的奇人,默默无闻却一手缔造千亿帝国”

但是,星河进入阳光不仅仅是财务投资。

作为保险企业,阳光保险集中拥有大量的vip高端顾客。 他们是星河地产的目标群体,两者可以相互引流。 经过这场战斗,星河“人才双得”,除华侨城外,深圳成为第二大拥有vip高端客户资源的房企。

从此,黄楚龙涉足金融领域。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既是远见,也是不得已的选择。

2008年,面临全球金融危机,波及多个领域,房地产作为重资产领域更是首当其冲。

这一年,富力47亿的佛山地王退守。 因为没有按时支付土地费,负债率达到了140%。 由于万科收回资金,率先降价,结果被砸了卖场。 合创展朱孟依涉黄光裕案,消失9个月,引发银行放贷……

房地产风险高,金融杠杆的威力,可能会让黄楚龙思考新的方向。 而且,保险业的迅速发展,使星河入股的阳光保险成为了合理的选择。

黄楚龙就这样没停过。 年,星河再现新的大动作,加入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成为仅次于深圳国资委的第二大股东。

这家有国资背景的创投公司,对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具有非凡的意义,成为第二大股东,除了经济实力外,还依托强大的人脉互联网。 入股深创投第二年,星河集团获得1.45亿美元的红利。

也许从阳光保险、深创投的投资中尝到了甜头,但年,星河集团决定正式成立,提出并列驱动住宅、商业房地产、金融“三驾马车”的战术计划。

此后,黄楚龙不断在创投界深入布局,投资了国家级中小企业基金、红土创业基金等知名金融机构及多家上市公司。 也成为前海母基金的发起人,其合伙人包括71海涛、马蔚华、沈南鹏、熊晓鸽、严伟。

此后,星河集团又开始直投业务,提前布局高端装备、半导体、生命健康、军事装备等行业,累计投资129家公司,培育26家上市企业,成功参与科技、芯原微、腾讯公司等明星。

黄楚龙在金融领域的布局,不仅仅是投资。

年6月,星河世界亮相深圳,总面积达160万平方米,涵盖办公楼、住宅、商业、酒店公寓、文体、学校等各行各业。 这是与深创投的合作,深圳率先推行“租金/服务/产权交换”的产融联动模式。

地产和金融深度结合,星河正式走上“产城投融”之路,后来成为中国产业地产6强。

年,星河顺应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战术,再次“前半步”,成立了星河产业集团。 星河世界是其第一个实体项目。 同年9月,深圳金融产业服务基地在星河world成立,开始了许多直投业务。

至此,星河“房地产+金融+产业+商业+房地产”的驱动模式成型,形成了各项业务互补、互通、“产业领先、金融为保护车、房地产为基础、商业为支撑、房地产为辅助”的自循环生态圈。

1994-年间,星河成功从“房地产开发商”转型为“城市运营商”,黄楚龙打造了完美的产业闭环。

产业闭环的形成,深度影响星河的全国路线选择。

年,星河正式确立了“立足深圳,深耕珠江三角洲,积极开拓二线城市”的构想,扎根珠江三角洲,大力发展长三角,形成了布局环渤海的战术布局。

星河要点迅速发展的地区,是政策扶持、产业丰富、金融发达、商贸便利的全国要点腹地,一方面是基于这些地区具有足够广阔和纵深的市场,另一方面是立足星河自身特点,产业、房地产、金融、商业全面切入。

目前,星河地产在深圳、广州、天津、南京、常州、宁波、重庆、成都、西安等多个城市有项目落地,开发面积累计超过5000万平方米,土地储备超过3300万平方米。

兴起房地产业的星河借此进入金融业,通过投资将触角伸向新兴产业,实现了商业航天全产业链、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高科技行业的各方面布局。

星河的成长史,正好为盈利填补了改革开放的快速发展史,从房地产、金融到高科技,星河完善地享受着时代红利的礼物。 但是,商海沉浮,无数公司消失了它的身影,星河为什么能准确地踏上时代的一切节奏?

这和隐藏在背后的掌舵人黄楚龙有着巨大的关系。 虽然世道一般都会变,但只能从公司的行为和传说中的片言只语中看出。

纵观黄楚龙的发源史和相关人士的评价,出身草莽的他有江湖情结,大家都称他为“龙哥”,“义气”是其身上明显的标签。 “你不好,我是幽灵”是黄楚龙经常挂在嘴边的口头禅,“做生意要考虑对方的利益。 你得不到人的好处。 人家有机会让你受益吗? 光考虑自己的优点,自己的退路会慢慢切断。 在生意场上,你好,我好,我们好,生意好。 ”

“潮汕大佬中的奇人,默默无闻却一手缔造千亿帝国”

碧桂园总裁莫斌在中建五局担任总经理,与星河合作,称黄楚龙为“龙哥”。 “龙哥每次来协商会议,都会先问两个问题。 一、我们是否按合同及时支付了工程款? 二、星河人有没有困扰你们? 要吃牌吗? ”

黄楚龙拿地后,从策划、设计到建筑、监理,再到宣传、市场营销,寻找行业最优秀的人才,“该赚的钱该赚,该送的你送,该赚的混蛋,该赚的玩”。

星河对合作者的尊重,带来了很多好名声。 曾任星河明居、星河雅居设计的深圳筑博设计企业副总经理,比起很多甲方出钱的大爷的态度,星河更了解设计方面的想法,向设计方面提出的要求也很快得到了执行。

“先发制人,后工作,以外圆向内”,既是黄楚龙的人生哲学,也是公司的管理文化。 “你好,我很好。 只有大家好”。

作为潮汕人的黄楚龙,还是出了名的佛教徒。 每次开工,他都回寺庙烧香拜佛。 在星河集团年会上,穿着袴装和上师一起唱佛歌。 “玻璃大王”曹德旺认为菩萨法和公司治理是相通的。 流传在星河内部的《公司管理手册》,同样是黄楚龙公司管理思想的体现,其中许多也与佛学思想有共同点。

“潮汕大佬中的奇人,默默无闻却一手缔造千亿帝国”

在经营哲学上,黄楚龙也与众不同。

很多集团的多样性发展很快,通常在哪里赚钱去哪里,各业务之间可能没有关系。 但是星河非常重视业务之间的匹配度,这也是黄楚龙一贯“保守”风格的体现。

2002年,深圳东山珍珠岛改组项目刚采取,有人建议黄楚龙在那里开制药公司,投资约2、3亿,黄拒绝,说“领域跨度大,我不做”。 “我不擅长那个领域,怎么才能做自己不擅长的东西呢? ”

在业务选择上,黄楚龙的“三不行”被企业内多家媒体转载:无法控制、无法支付、无法改变。 《公司管理手册》中也有一句话:星河必须做五百年,不做五百强。 “持续快速发展才是我们的真正目的,规模是支持持续快速发展的手段,而不是目的。 ”

“潮汕大佬中的奇人,默默无闻却一手缔造千亿帝国”

现在人们强调公司控制“系统性风险”,从星河快速发展的历史来看,这是串通一气的。

在用人单位上,黄楚龙本身学历不高,所以靠专业人士。 但是除了专业以外,人品的选择也很严格,有“三不使用”的说法:重复“公、忠、能、勤、和”的使用标准,不孝的人不用,赌博的人不用,吸毒的人不用。

多年来,星河紧跟时代进步,这与黄楚龙强调持续学习密不可分,在给员工培训时,他经常说:“人老了,要老了,要学习。 日不学则退,十日不学则尽全功。 ”。 黄楚龙不仅在企业内致力于建立学习型组织,还派几个儿子到国外深造,希望他们能跟上时代,继承公司。

“潮汕大佬中的奇人,默默无闻却一手缔造千亿帝国”

年6月29日,在中国科创金融创新基金发布会上,黄楚龙宣布星河控股集团2023年企业营业规模将达到1500亿,营业利润将达到150亿。

年7月20日,星河控股的“星盛商管”向香港证券交易所二次提交了ipo申请。 这意味着黄楚龙今年将迎来名义上第一家主板上市企业,或者终结几十年地产界“老干妈”的传说。

这可能有助于揭示黄楚龙的资本布局。

不过,被认为是深圳最大隐形富豪的黄楚龙,目前已取得加拿大国籍。 2019年,在权威商业杂志《ceoworld》公布的加拿大富豪排行榜上,黄楚龙以56亿美元的净资产排名第七。

这种财富和身份的分割,人们越来越看不清楚的,可能是星河和黄楚龙的未来。

结束

展出者:毕亚军

主编:毕亚军篇:周怡熊剑辉

美编:刘彦潮运营:方乐迪张琦倪晨

本文在微信公共平台上首次:华商禄略。 文案是作者的个人观点,不代表搜狐网的角度。 投资者据此,风险请自行承担。

来源:零点娱乐时刊

标题:“潮汕大佬中的奇人,默默无闻却一手缔造千亿帝国”

地址:http://www.02b8.com/yjdyw/334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