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252字,读完约6分钟

曲终人散空忧暮、屈亭前水东注

黎明过后,幕布落下的时刻

不知道老潘心中是否有喜悦是悲伤

我相信没有一个企业家想看到自己亲手建立的帝国

消失吧!

01

黑石卷土重来soho中国

这两天地产圈最热的话题不过是黑石集团40亿美元直接私有化soho中国( 00410.hk )的传言。 黑石想表明他对中国经济的未来充满信心,使用了迄今为止中国市场上最大的投资。

其实,去年有传言说老潘将准备私有化soho中国。 那时绯闻的对象是黑石集团,那时黑石由新加坡国有控股公司gic联合组建财团,收购了soho中国在北京和上海的高质量资产。 现在黑石一个人准备“吃掉”整个soho中国。

02

soho中国的坠落之路

soho中国凭借老潘的个人魅力(戏精),是国内房地产领域的“网红”公司。 但自年调整战术重点后,soho中国逐渐淡出主流房企行列。 潘氏当时认为,soho中国以前传达的业务模式已经结束,正在寻求新的跑道,因此正式宣布“房地产化”战术的转变,将业务重心从“开发-销售”转向“开发-持有”,以稳定的租金收入不重复销售 这个战术本身没错,但毕竟发达国家大型持有型房地产的租金比较稳定可持续,模式也比较成熟。 但是,soho中国此后拿到的创新项目不多,在出租率和实际规模上都达不到市场预期。

“曲终人散?丨SOHO中国消亡史”

从2019年开始,soho中国几乎每年销售核心资产,到2019年底,soho中国已经累计销售了约285亿元的房地产资产,而在此期间,soho中国没有收购过新的项目。

资料来源:企业年度报告

这个“出不来”的操作,让很多吃瓜的人明白了,老潘夫妇正准备赶紧“逃跑”。 最后潘先生必须弄清楚。 “最近,关于我们的负面信息很多,我们和王健林、李嘉诚一样抛弃了资产,我们说我们要跑。 我们往哪里跑? 我的护照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护照吗? 我还是北京市人大代表。 能去哪里? ”。 但是,男人的嘴就像说谎的鬼一样,通常是不能接受的。 更何况是有撒谎前科的男人。 去年,老潘还说,soho中国有两个项目永远卖不出去。 “外滩soho只有一个,位置太重要了。 望京soho不能卖。 太漂亮了,我很喜欢。 我相信最后的事实大家都看到了。 so,人必须总是诚实的(认真的脸)。

“曲终人散?丨SOHO中国消亡史”

03

黑石集团的底气

让我们来看看这次谣言的收购方到底做了多少史诗级的交易。 美国黑石集团成立于1985年,主要进行另类理财和财务咨询,是世界上最大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 2007年黑石上市时,作为典型的pe机构是金融圈的典范。 但是,从2007年开始,黑石房地产投资额超过了私募股权、对冲基金的投资,成为最重要的业务板块。 截至2019年底,黑石集团管理的总资产达到5711亿美元! (无法体会的数字)其中房地产基金的资产规模约为1632亿美元。 黑石的成功来源于此前多次友好收购。 “我们销售着一个理念。 你们可以信任我们。 我们和你们在一起。 正因为多次这样大体上得到了良好的评价,投资者才安心地将其资产交给黑石进行管理。

“曲终人散?丨SOHO中国消亡史”

黑石集团2008年首次进入中国市场,迄今在房地产板块投资金额近300亿元人民币,房地产类型包括办公楼、购物中心及综合体。 但是,soho中国做不到的事件,黑石能做得到吗? 首先,黑石的招聘能力异常出众,资金价格比国内公司的融资价格要低得多。 黑石这样的海外基金擅长通过“购买-修复-销售”的投资战略,购买破碎的房地产资产,通过财务杠杆和其他市值炒作手段,使资产价格上升,最后择机分批发售或整体出售。 其次,黑石对投资大多喜欢长期(3-5年)的利益而不是短期现金,相对于soho中国,黑石的资金抗压能力可以说很强(富人的扛)。 第三,与国内危险资金重视的租金收益率相比,黑石反而不在意。 即使租金因疫情短期下跌,也不会对该模式下的最终退出irr产生太大影响。 另外,据外国媒体最近报道,黑石最新的投资战略为“在全球范围内购买资产,必要时修复资产,征收租金或出售资产”。 因此,这并不容易理解黑石这次要收购soho中国的动向,而是突然看起来一切都在黑石的控制之下。

“曲终人散?丨SOHO中国消亡史”

04

跨越国境的“艺人”老潘

当被问到潘先生的印象时,他说:“emm…我认识他。 他是房地产出道的前辈,在自己公司不流入后,依靠各种嘘头在微博圈刷存在感,勉强维持着逐渐消散的个人ip热度。 因为这对潘先生来说,被收购后带钱出去可能是最好的结果。 反正黑石这次也很慷慨。

“曲终人散?丨SOHO中国消亡史”

这几年,越来越“不务正业”的老潘尝试了很多新事物:玩微博、卖苹果、做木匠、看跨界电影、拍照。 不,潘先生还是善于炒作自我营销的。 例如,这两年每天都在找选手、明星、公司的房子。 尽管拍了,但还是咔嚓咔嚓地操作着(拍100张也不能选一张吗)。 如果上市房企的实际管理者没有精力投入越来越多的精力用于公司的快速发展,除非他有足够的职业经理人队伍,否则无异于“玩火自焚”。 但是,有几个明星经理只是想买没有长期计划的“夫妻妻子的店”就工作呢? 目前正在与soho中国谈判的黑石集团现任亚洲房地产部董事长阎岩加盟黑石之前是soho中国的总裁。 符合那句话:水往低处流,往高处走。

“曲终人散?丨SOHO中国消亡史”

最后阶段

不管去年黑石联合gic收购soho中国以什么理由失败,这次黑石反击都要有必胜的决心,等待正式官宣的瞬间吧。 最后,祝潘先生兑现,在跨境行业掀起可玩的风生水起,好好享受生活。

结果

有钱人的生活真爽!

本文最早在微信公共平台上发表:房地产理财参考。 文案是作者的个人观点,不代表搜狐网的角度。 投资者据此,风险请自行承担。

来源:零点娱乐时刊

标题:“曲终人散?丨SOHO中国消亡史”

地址:http://www.02b8.com/yjdyw/336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