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878字,读完约5分钟
“出行前,我在‘电子充电’客户端上查询了线路上所有的电动汽车充电站,发现基本上不用担心沿途充电,绿色出行摆脱了‘里程焦虑’。”4月28日,浙江丽水的张慧敏一家人驾驶一辆新能源汽车到300多公里外的嘉兴乌镇进行自驾游。她对沿途的充电体验非常满意。

作为新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的建设不仅为越来越多的新能源汽车车主提供了便利,也为构建智能交通网络提供了绿色动能。在浙江省嘉兴市,以智能交通和智能能源为代表的“新基础设施”正在推动科技势能向工业动能转化,有力支持区域创新发展、转型升级,描绘出智能生产和智能生活的新图景。

充电桩的全面覆盖缓解了“里程焦虑”
2019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超过120万辆,保持世界领先地位。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规模效应正在显现,发展环境越来越好。今年4月16日,国家电网浙江电力有限公司发布了2020年充电桩建设新方案。计划投资2.5亿元建设82个新的充电站项目,覆盖公共交通、租赁、网络车辆等专用车辆,以及居民区私家车充电服务试点地区,加快充电桩与电网的协调运行,为电动汽车产业快速健康发展服务。

在嘉兴乌镇,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的建设融入了“互联互通”的互联网发展理念。在第六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召开前夕,乌镇率先为5g无人电动公交车建设了一个“非感应支付”充电站,创新了“5g+ power”在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现场的应用,并率先为5g公交车建设了两个60 kW的充电桩,可满足4辆公交车同时充电的需求。通过电动公交车id的自动识别,实现了“插充电、拉走”的功能。从跨境互联到行业互联互通,从电能单向流动到能源与信息双向互动,互联网技术在收费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应用为“一个国家网”的收费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技术便利,也为5g、信息化、大数据等新的基础设施概念提供了新的聚合场景。

目前,嘉兴已实现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的全覆盖。国家电网嘉兴供电公司牵头建设了180个充电站和1326个充电桩。新能源汽车便捷充电体验全面提升,清洁、高效、绿色的城市交通网络初步建成。
一个“智能图书馆”,节省时间和材料,加快速度
今年以来,国家电网嘉兴供电公司利用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对立体货架、转运设备、物料定位方式进行数字化改造和更新,推进现代智能供应链下的智能仓储系统建设,全面创新物料运作模式,提高库存物料的有效利用率。

5月11日,乌镇甘泉路一个寄宿家庭的电气设备维修时间比过去缩短了40%,这主要是由于应用了“智能小图书馆”的精确自动分拣。根据电力抢修工作所需电缆、电缆附件等材料的实际数量,通过电缆自动分割器将“智能仓库”准确分拣到存放区域,提高备料与实际消耗的匹配程度,减少抢修备料时间。借助大数据和自动化设备,智能供应链的物理场景和数据信息高度集成,人、机、系统之间的交互过程更加透明和高效。在完成现场调查后,电力抢修人员通过手机客户端远程申请抢修物资,指令智能仓库自动准备物资进行发货,最后扫描代码验证提货完成,可节省约70%的物资采购时间,抢修速度提高40%。

智能仓储和高效物流不仅提高了分拣速度,还提高了人力资源的质量和效率。在嘉兴桐乡电力园区,agv机器人正在有序地搬运货物。智能仓储负责人向金耀表示:“通过移动终端的远程控制,可以很容易地将变压器从仓库分拣到临时存储区进行配送,提前完成库存工作。最初需要4到5个人一起工作,现在只需要一名工作人员在后台进行控制。”

故障处理依赖于“智能平台”
在疫情防控过程中,为了给小微企业带来最准确的政策支持,国家电网浙江电力深入利用电力大数据,在“网上国家电网”上开发并推出了中国第一个应用“电转费码”。通过比较用户输入的电价信息,确定电费减免是否到位,输电价格上涨是否合理。同时,为政府主管部门及时掌握最终用户的电价执行情况提供数据支持。

在基层电力工人的日常工作中,“现场”是一个广阔而不确定的工作场所。通常很难以最快的速度确定“现场”,也很难制定出最佳的紧急修复计划。在嘉兴桐乡,电力大数据应用“你有电”全景智能用电服务平台为这一问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通过在“有电吗?”中打包并输出实时异常查询、进度跟踪、设备导航等信息,用户可以随时随地了解区域供电情况,电力工作人员可以快速确认现场并完成故障处理。“点对点”信息发布模式取代了原来的“点对点”模式,大大缩短了维修时间,提高了维修精度。“有电”的应用使休眠电源大数据发挥最大价值,简化了工作方法,对提高设备运行维护水平大有裨益。”高桥供电站的工作人员李秋平说。

人民日报(2020年6月11日08版)
来源:零点娱乐时刊
标题:新基建让生产生活更智慧
地址:http://www.02b8.com/yjdyw/5516.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