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12字,读完约4分钟
6月23日,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最后一颗组网卫星成功发射,完成了全球星座部署。从“中国的北斗”到“世界的北斗”,成功从何而来?下一步的应用前景如何?记者采访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总设计师杨长风。
建立北斗系统是我们最初的任务
问:北斗三号系统的全球星座部署和发射今天结束,20多年的努力和成果一次实现。此时你感觉如何?
答:此次发射是在全球抗击肺炎疫情的背景下完成的。北斗项目应该确保疫情防控和太空发射“万无一失”。成功来之不易,令人兴奋。
北斗三号要连续成功发射18次任务并不容易。在过去的两年半时间里,北斗项目的七个系统、400多个研究和建设单位以及30多万名科技人员通力合作,共同完成了这项任务。对于每一个参与这项任务的北斗人来说,这并不容易。我们的“黄金火箭”和北斗“母港”要保证北斗任务的成功并不容易。北斗团队是一支能够奋力拼搏的团队。我们将永远保持北斗的情怀,保持谨慎,保持不忘您的首创精神,确保“三步走”战略目标的最终实现。

建立北斗系统是我们最初的任务。30多年来,北斗人一直追求卓越,不忽略任何细节,不让卫星带着任何小问题上天。我对发射最后一颗卫星充满信心。
为世界卫星导航的“中国计划”做出贡献
问:从“中国的北斗”到“世界的北斗”,你在今年的两会上说这是“中国的计划”和“中国的智慧”。如何体现它?
答:北斗系统的建设和发展充分结合了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也是我们为世界卫星导航发展做出贡献的“中国计划”。2000年,中国建立了北斗一号系统,为中国用户提供服务。2012年底,中国建立了北斗二号系统,为亚太地区的用户提供服务。2017年11月,中国第一套北斗三号双星成功发射,北斗系统进入全球化时代。今天,北斗三号系统的全球星座已经部署完毕,全球联网即将完成,实现了全世界的梦想。“中国的北斗”也将真正成为“世界的北斗”,为全球用户提供高精度服务。

在“三步走”发展战略中,我们运用中国智慧,创新采用三种轨道混合星座,以最少的卫星数量实现区域服务,边用边支持建设,以用促建设。在服务全球的同时,还可以实现区域提升,工程建设综合效益高。此外,在亚太地区,通过使用三种轨道卫星,用户可以同时在中高轨道使用导航卫星服务。卫星仰角高,抗阻塞能力强。在城市峡谷和树木的多级互通环境中,用户仍然可以获得连续的导航服务,这提高了卫星服务的准确性、连续性和可用性。

推动北斗应用进入新阶段
问:北斗系统全球联网即将完成。下一步的重点是什么?
答:全球联网完成后,我们首先要保证系统的稳定运行,这关系到用户的安全可靠应用。在保证系统稳定运行方面,除了航天工程中保证系统稳定运行的标准做法外,北斗系统还将加强系统的智能运行和维护。我们基于北斗工程的大数据开展智能运维,充分识别运营风险,及时制定运营风险控制和保障链,完善各种先进的运维支撑手段,确保问题在用户发现之前、问题在影响之前得到解决,不断提高系统的稳定运行能力。

二是北斗系统的综合应用。北斗系统建设的重要目的是服务于国家建设、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和国家最重要的武器应用价值。目前,北斗的应用和产业发展已取得初步成效,为综合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北斗应用应加强统筹规划和系统推广。各行业、各领域主管部门应制定行业政策法规,完善标准规范,建立应用产品目录等。通过共同努力,北斗应用将进入一个新阶段。

作为一个北斗人,我的工作经历有着深厚的北斗品牌,我很荣幸能够参与北斗事业,让过去的几十年更有意义。“卫星导航只能靠人们的想象”,我相信北斗系统会给世界带来更多的惊喜。这是我们的梦想,我和我的团队将为这个梦想而努力。

人民日报(2020年6月24日,第11版)
来源:零点娱乐时刊
标题:来之不易 继续奋斗
地址:http://www.02b8.com/yjdyw/5645.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