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31字,读完约4分钟

本报记者李万晨曦

在2020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前夕,《证券日报》记者采访了代表、华南理工大学校长马。据马介绍,在他今年的提案中,首先关注的是支持武汉国家综合产业创新中心的建设。

马建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应尽早批复《武汉市建设国家综合产业创新中心建设规划》,国家有关部委、湖北省和武汉市应共同建立推进武汉市国家综合产业创新中心建设的领导机制,在项目规划、政策措施等方面优先考虑武汉,并规划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科技研发平台,加快武汉市国家综合产业创新中心建设。

全国人大代表、华工科技董事长马新强 支持建设武汉综合性国家产业创新中心

国家综合产业创新中心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金字招牌”,是加强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基础工程。其核心是打造科技创新和产业集聚的高地,创新平台在提升新兴产业创新和竞争力方面具有重要的引领、示范和引领作用。武汉已申请在2019年建设一个综合性的国家产业创新中心,该计划已提交给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全国人大代表、华工科技董事长马新强 支持建设武汉综合性国家产业创新中心

在关键时期,国家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马表示,在批准武汉尽快建立国家综合产业创新中心的同时,建议国家出台一系列配套措施,完善体制机制,真正把武汉建设成为国家产业创新的重要来源和核心支撑之一。

马认为,武汉作为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和科研基地,拥有雄厚的产业体系、得天独厚的科教资源、不断增强的创新实力和良好的创新环境。建设综合性国家产业创新中心在创新和改革政策上有着坚实的基础和优势。

近年来,武汉新兴产业迅速崛起,形成了光电信息、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2018年,武汉在中国副省级城市中排名第七,综合创新能力排名第四,仅次于北京、深圳和上海。已建成150多个国家创新平台,居中国首位。

全国人大代表、华工科技董事长马新强 支持建设武汉综合性国家产业创新中心

作为武汉市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和国家创新型企业,华工科技始终致力于“为智能制造提供关键产品和解决方案”,始终高度重视创新和发展。产品、技术和管理创新是华工科技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在疫情期间,在人员、运输和物流受阻的情况下,华工科技仍然实现了订单的高质量和准时交付,这是长期以来在创新驱动下培育产品和技术核心竞争力的结果。”马辛强说道。

全国人大代表、华工科技董事长马新强 支持建设武汉综合性国家产业创新中心

近年来,华南理工大学R&D投资占营业收入的比重逐年上升。2017年至2019年,公司在R&D的投资分别为2.11亿元、2.98亿元和3.33亿元,近三年R&D投资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分别为4.70%、5.70%和6.10%。2019年,共完成237项专利申请,登记了88项软件版权,制定了8项行业标准,以提高知识产权的质量和数量。

全国人大代表、华工科技董事长马新强 支持建设武汉综合性国家产业创新中心

今年5月9日,华工科技成立了中央研究院,旨在整合高端技术资源,优化创新结构和流程,完善创新机制和管理,确保前沿创新成果高效落地。“只有掌握关键的核心技术,我们才能摆脱同质化竞争,在危机面前利用产业链上下游的竞争。”马辛强说道。

全国人大代表、华工科技董事长马新强 支持建设武汉综合性国家产业创新中心

作为全球光模块产品的核心供应商,华工科技的子公司华工郑源早在1月28日就开始了防疫准备和复工工作。通过深入现场改进和精益生产流程改进,生产效率和质量进一步提高,数据中心5g光模块和高速光模块产能不断释放,带动前端100多家上游供应商全力确保供应。在公司的光模块生产车间,产品被不间断地交付给全球主流通信设备制造商。目前,华南理工大学郑源光模块的日生产能力已经超过了去年的最高水平,一季度订单大幅增加。

全国人大代表、华工科技董事长马新强 支持建设武汉综合性国家产业创新中心

“雷神山和火神山两大医院附近的基站使用我们的5g光模块。”马介绍,经过多年在光通信领域的沉淀和积累,早在4g时代,华工就开始进行前瞻性布局,并不断进行技术创新。2018年9月,它赢得了第一个国内5g订单,此后,它推出了行业领先的数据中心。凭借400克全系列产品解决方案、25克5克全系列产品解决方案以及业界首款5克可调节彩色光模块,该公司还加入了未来数据中心的800gpluggablemsa工作组。目前,数据中心的光学模块也已恢复向北美客户交付。

来源:零点娱乐时刊

标题:全国人大代表、华工科技董事长马新强 支持建设武汉综合性国家产业创新中心

地址:http://www.02b8.com/yjdyw/61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