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27字,读完约4分钟
——采访昆仑健康保险有限公司首席宏观研究员休威
本报记者冷翠花
传统基础设施和“新基础设施”的结合正成为稳定增长的重要起点。昆仑健康保险有限公司首席宏观研究员休威表示,根据“新基础设施”七大类,预计年总投资规模将超过1.3万亿元。在各种资金来源中,保险资金在中长期投资中具有内在优势,可以通过信用债券、非标准和股权市场一、二级投资等多种形式为基础设施投资注入强大的活水来源。从保险资金的二级市场投资来看,5g基站、新能源充电桩和城市轨道交通是保险资金青睐的投资对象。

基础设施投资引领稳定增长
业内专家普遍认为,基础设施投资将成为自下而上经济的重要支撑。
他说,如果今年财政赤字率定为3%,专项债务将增加3万亿元,基础设施增长率预计将达到8%以上;如果财政赤字率达到3.5%,专项债务将增加4万亿元,基础设施增长率将达到14%以上。“当然,这只是基于资金方面的计算,并没有考虑实际的启动情况。”他说。

在“新基础设施”方面,休威认为全年总投资预计将超过1.3万亿元。其中,5g基站及相关设备的总投资规模约为2500亿至3000亿元;年内,确定UHV线开工建设和竣工投资约1500亿元。
众所周知,大型基础设施项目和重大项目一般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建成,并且需要大量资金。基础设施投资热潮的背后,离不开巨额资金的支持。按照Theway的说法,基础设施投资的资金来源一般包括五个部分:国家预算内资金、国内贷款、利用外资、自筹资金和其他资金。通常情况下,自筹资金是传统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资金来源。但是,在COVID-19肺炎疫情的影响下,ppp和非标准融资可能会受到影响,这就要求国家预算资金适度发挥作用。

4月17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指出,积极的财政政策应该更加积极和有希望,提高赤字率,发行地方病专用债券,增加地方政府专用债券,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真正发挥稳定经济的关键作用。
韦认为,非金融企业部门本身的债务比率很高,并受到流行病的负面影响;居民部门负债的增加是有限的,因此增加负债和刺激国民经济的负担只能落在政府部门身上。与地方政府相比,中央政府的资产负债表更健康,这为适度增加财政赤字创造了前提条件。

保险资金可以充分发挥长期资本优势
《办法》特别强调,在当前环境下,有必要大幅放开民间投资的进入门槛,让社会资本更多地参与“高回报、快见效”的项目,提高民间投资意愿。
从保险基金的角度来看,保险基金在中长期投资中具有内在优势,在投资国家中长期战略中发挥着积极作用。《华尔街日报》介绍,目前,保险基金的主要投资范围包括利率债券、信用债券等固定收益投资,投资比例一般在50%以上,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的股权投资一般在20%至30%之间,不高于30%,其余为另类投资和房地产投资。保险基金可以通过信用债券、非标准投资以及股票市场的一级和二级投资参与基础设施投资,为基础设施投资提供一个活水来源。“当然,由于保险基金的特殊属性,它们比其他金融机构更厌恶风险。因此,在信用评级中,将追求评级较高的投资目标。”他说。

就二级市场投资而言,休伊认为,考虑到实际规模和资本成本,保险资金往往不能进行中长期价值投资,投资目标对市场风格的变化很敏感。对于新的基础设施,投资规模较大的5g基站、新能源充电桩和城市轨道交通普遍受到保险基金的青睐。然而,由于今年实际投资额不高,仅占基础设施投资总额的10%-20%,不能排除一些保险基金更倾向于传统基础设施和“大消费”类股。
来源:零点娱乐时刊
标题:“新基建”投资潮起 险企凭借优势多渠道介入
地址:http://www.02b8.com/yjdyw/6260.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