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959字,读完约7分钟

作为提振市场信心的主要力量,新能源汽车产业在不久的将来会迎来什么样的新发展趋势?发布了哪些新的相关政策?我们试图全方位梳理中国新能源汽车的行业发展趋势。

一是加快甲醇汽车的开发和应用

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显示,为加快甲醇汽车的应用,实现汽车燃料的多样化,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科技部、公安部、生态环境部、交通部、国家卫生和卫生委员会、国家市场监督管理局等八部委近日发布了《关于在部分地区发展甲醇汽车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根据《意见》,按照因地制宜、主动、稳定、安全、可控的原则,在山西、陕西、贵州、甘肃等资源禀赋条件好、甲醇汽车运营经验丰富的地区,应加快m100甲醇汽车的应用。

新能源汽车专题

《意见》建议各省加快甲醇汽车制造系统建设。鼓励汽车及相关零部件制造企业在现有制造体系的基础上,通过技术改造完善甲醇汽车制造体系,针对甲醇汽车的特点,提高甲醇汽车制造的技术水平,开发甲醇乘用车、商用车、越野车等车辆和动力机械,满足市场需求。完善甲醇汽车生产基地建设,合理安排甲醇汽车生产。

新能源汽车专题

据了解,山西、陕西、贵州等地都出台了鼓励发展甲醇汽车的政策,吉利等公司对甲醇汽车的应用前景持乐观态度。甲醇汽车将在全国范围内广泛推广。

二是燃料电池产业发展加快

随着氢能利用和燃料电池技术的发展,燃料电池汽车已经出现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与纯电动汽车相比,燃料电池汽车具有行驶里程长、加氢速度快的特点。在中国市场,对于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除了国家政策支持外,地方政府的支持政策和产业规划也相继出台。

新能源汽车专题

2018年2月,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了《关于调整和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对燃料电池汽车的补贴保持不变。燃料电池客车根据燃料电池系统的额定功率进行补贴,而燃料电池客车和特种车辆采用固定补贴方式。燃料客车补贴标准为6000元/千瓦,补贴上限为20万元/辆;燃料电池小客车和卡车最高补贴为30万元/车,燃料电池大中型客车和中重型卡车最高补贴为50万元/车。从目前情况来看,许多地方加快了氢能产业的规划和布局。据统计,截至2018年底,中国已有20多个氢加气站。从区域分布来看,主要集中在广东、江苏、湖北、上海等汽车产业中心。

新能源汽车专题

2018年10月,广东省发改委发布了《加快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工作规划(征求意见稿)》,提出2019年力争发展自主核心技术的氢燃料电池乘用车,技术水平基本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力争到2020年实现氢燃料电池乘用车的商业化生产和运营,在全省建立50多个氢加气站。

新能源汽车专题

2017年9月,《上海燃料电池汽车发展规划》出台,制定了多项目标,要求推进上海氢能和燃料电池汽车产业的协调发展。与此同时,上海首个氢能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和运营平台建成,力争在三至五年内建成“上海周边氢能加气站走廊”。上海的中期目标(2021 -2025年)包括形成一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汽车企业,2-3个动力系统企业,8-10个关键零部件企业,2个世界一流的R&D和公共服务机构,整个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的年产值超过1000亿元。在示范运营和推广层面,将建设50个氢加气站,配备不少于2万辆乘用车和不少于1万辆其他特种车辆。在前期公交、商用车、物流车试点成功的基础上,适时扩大推广规模。2018年1月,武汉发布了第一个氢能产业发展规划,该规划将以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为重点,建设一个辐射全国、影响国际的中央氢能和燃料电池创新密集区和产业中心区。到2025年,武汉将形成3-5家氢能国际龙头企业,建设30-100个氢加气站,形成相对完整的氢加气配套基础设施,实现1万-3万辆乘用车、客车、物流车等专用车的运营规模。整个氢燃料电池产业链的年产值力争超过1000亿元,使武汉成为世界级的新能源城市。江苏几个城市已经发布或正在规划氢能产业发展规划。今年1月,《张家港市氢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出台,到2020年,氢能产业链年产值将超过100亿元。

新能源汽车专题

就在今年的两会上,燃料电池汽车也成为与会汽车公司高管的热门话题。全国人大代表、委员长陈宏认为,国家政府应加大对燃料电池产业链的研发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加大投入,重点解决基础材料和关键零部件的技术难题和产业化瓶颈。

新能源汽车专题

对于大力发展氢燃料汽车,全国政协委员、东风汽车董事长朱延锋认为,氢燃料汽车的商业化不应发展太快,应按照行业原有的发展趋势从容推进。同时,他认为氢燃料汽车的商业化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应在国家层面进行规划,将氢能从国家发展重点提升到国家发展战略层面,促进氢能产业健康发展。”全国人大代表、奇瑞汽车有限公司董事长尹同跃提出了这一建议。

三是计划将电动汽车纳入“三包”范围,引入电池衰减质量保证标准

3月14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了《家用汽车产品维修、更换和退货责任规定》(征求意见修订稿),将家用电动汽车的动力总成和主要零部件纳入汽车“三包”责任范围,特别是电池或电机,如果出现电池着火等严重质量问题,可以退货。

新能源汽车专题

将电动汽车及其主要零部件纳入“三包”,一方面将在法规层面上为消费者提供与燃油汽车同等的保护,另一方面鼓励更多汽车企业做出高于“三包”最低标准的质量保证承诺,推动行业从价格竞争转向产品和服务质量竞争。

据权威人士透露,电动汽车及其零部件纳入“三包”是行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主要起到“补缺”的作用。作为一个仍处于发展初期的电动汽车行业,相关法律法规仍需进一步完善。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次“三包”规定的修订中,国家市场监督管理局也计划对电动汽车的电池衰减进行规定,要求制造商在“三包”证书上明确注明电池衰减限值及相应的测试方法,但此次咨询稿中并未出现电池衰减的质量保证规定。

新能源汽车专题

据了解,目前有关部门正在全国范围内制定新能源汽车“三包”补充条款,涉及动力电池衰减的质量保证标准,预计将于今年发布实施。

4.海南:2020年,新注册的网络汽车将使用100%清洁能源汽车

海南最近制定了海南省清洁能源汽车发展规划。从2020年起,该省新注册的车辆将100%使用清洁能源汽车。

《规划》明确指出,自发布之日起,海南除特殊用途车辆外,所有新增和替代车辆均使用清洁能源车辆,力争到2020年实现整体清洁能源比例不低于80%;巡航出租车新增和替代100%使用清洁能源的车辆,力争到2020年实现全面清洁能源;网上出租车、海口和三亚新注册的网络使用100%清洁能源汽车,其他市县的比例不低于80%。从2020年起,该省新注册的网络将100%使用清洁能源汽车;100%的新增和更换车辆得到及时租赁,2025年整体清洁能源比例不低于80%;其他租赁车辆中使用清洁能源车辆的新车辆和替代车辆的比例不低于20%,并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从2023年开始达到100%;轻型物流配送车辆(包括邮政和城市物流配送)中100%的新增和替代车辆使用新能源车辆,力争到2025年实现整体清洁能源比例不低于60%。

新能源汽车专题

在国家新旧动能转换战略的背景下,新能源汽车正成为网络化汽车驾驶的重要动力源。一些城市已经出台了相关的规章制度,一些基于网络的汽车驾驶平台也表示了支持。不难看出,基于新能源网络的汽车驾驶将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刘一博)

新能源汽车专题

作为提振市场信心的主要力量,新能源汽车产业在不久的将来会迎来什么样的新发展趋势?发布了哪些新的相关政策?我们试图将中国新能源汽车的行业发展趋势尽收眼底

作为提振市场信心的主要力量,新能源汽车产业在不久的将来会迎来什么样的新发展趋势?发布了哪些新的相关政策?我们试图全方位梳理中国新能源汽车的行业发展趋势。

一是加快甲醇汽车的开发和应用

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显示,为加快甲醇汽车的应用,实现汽车燃料的多样化,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科技部、公安部、生态环境部、交通部、国家卫生和卫生委员会、国家市场监督管理局等八部委近日发布了《关于在部分地区发展甲醇汽车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根据《意见》,按照因地制宜、主动、稳定、安全、可控的原则,在山西、陕西、贵州、甘肃等资源禀赋条件好、甲醇汽车运营经验丰富的地区,应加快m100甲醇汽车的应用。

新能源汽车专题

《意见》建议各省加快甲醇汽车制造系统建设。鼓励汽车及相关零部件制造企业在现有制造体系的基础上,通过技术改造完善甲醇汽车制造体系,针对甲醇汽车的特点,提高甲醇汽车制造的技术水平,开发甲醇乘用车、商用车、越野车等车辆和动力机械,满足市场需求。完善甲醇汽车生产基地建设,合理安排甲醇汽车生产。

新能源汽车专题

据了解,山西、陕西、贵州等地都出台了鼓励发展甲醇汽车的政策,吉利等公司对甲醇汽车的应用前景持乐观态度。甲醇汽车将在全国范围内广泛推广。

二是燃料电池产业发展加快

随着氢能利用和燃料电池技术的发展,燃料电池汽车已经出现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与纯电动汽车相比,燃料电池汽车具有行驶里程长、加氢速度快的特点。在中国市场,对于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除了国家政策支持外,地方政府的支持政策和产业规划也相继出台。

新能源汽车专题

2018年2月,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了《关于调整和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对燃料电池汽车的补贴保持不变。燃料电池客车根据燃料电池系统的额定功率进行补贴,而燃料电池客车和特种车辆采用固定补贴方式。燃料客车补贴标准为6000元/千瓦,补贴上限为20万元/辆;燃料电池小客车和卡车最高补贴为30万元/车,燃料电池大中型客车和中重型卡车最高补贴为50万元/车。从目前情况来看,许多地方加快了氢能产业的规划和布局。据统计,截至2018年底,中国已有20多个氢加气站。从区域分布来看,主要集中在广东、江苏、湖北、上海等汽车产业中心。

新能源汽车专题

2018年10月,广东省发改委发布了《加快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工作规划(征求意见稿)》,提出2019年力争发展自主核心技术的氢燃料电池乘用车,技术水平基本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力争到2020年实现氢燃料电池乘用车的商业化生产和运营,在全省建立50多个氢加气站。

新能源汽车专题

2017年9月,《上海燃料电池汽车发展规划》出台,制定了多项目标,要求推进上海氢能和燃料电池汽车产业的协调发展。与此同时,上海首个氢能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和运营平台建成,力争在三至五年内建成“上海周边氢能加气站走廊”。上海的中期目标(2021 -2025年)包括形成一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汽车企业,2-3个动力系统企业,8-10个关键零部件企业,2个世界一流的R&D和公共服务机构,整个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的年产值超过1000亿元。在示范运营和推广层面,将建设50个氢加气站,配备不少于2万辆乘用车和不少于1万辆其他特种车辆。在前期公交、商用车、物流车试点成功的基础上,适时扩大推广规模。2018年1月,武汉发布了第一个氢能产业发展规划,该规划将以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为重点,建设一个辐射全国、影响国际的中央氢能和燃料电池创新密集区和产业中心区。到2025年,武汉将形成3-5家氢能国际龙头企业,建设30-100个氢加气站,形成相对完整的氢加气配套基础设施,实现1万-3万辆乘用车、客车、物流车等专用车的运营规模。整个氢燃料电池产业链的年产值力争超过1000亿元,使武汉成为世界级的新能源城市。江苏几个城市已经发布或正在规划氢能产业发展规划。今年1月,《张家港市氢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出台,到2020年,氢能产业链年产值将超过100亿元。

新能源汽车专题

就在今年的两会上,燃料电池汽车也成为与会汽车公司高管的热门话题。全国人大代表、委员长陈宏认为,国家政府应加大对燃料电池产业链的研发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加大投入,重点解决基础材料和关键零部件的技术难题和产业化瓶颈。

新能源汽车专题

对于大力发展氢燃料汽车,全国政协委员、东风汽车董事长朱延锋认为,氢燃料汽车的商业化不应发展太快,应按照行业原有的发展趋势从容推进。同时,他认为氢燃料汽车的商业化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应在国家层面进行规划,将氢能从国家发展重点提升到国家发展战略层面,促进氢能产业健康发展。”全国人大代表、奇瑞汽车有限公司董事长尹同跃提出了这一建议。

三是计划将电动汽车纳入“三包”范围,引入电池衰减质量保证标准

3月14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了《家用汽车产品维修、更换和退货责任规定》(征求意见修订稿),将家用电动汽车的动力总成和主要零部件纳入汽车“三包”责任范围,特别是电池或电机,如果出现电池着火等严重质量问题,可以退货。

新能源汽车专题

将电动汽车及其主要零部件纳入“三包”,一方面将在法规层面上为消费者提供与燃油汽车同等的保护,另一方面鼓励更多汽车企业做出高于“三包”最低标准的质量保证承诺,推动行业从价格竞争转向产品和服务质量竞争。

据权威人士透露,电动汽车及其零部件纳入“三包”是行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主要起到“补缺”的作用。作为一个仍处于发展初期的电动汽车行业,相关法律法规仍需进一步完善。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次“三包”规定的修订中,国家市场监督管理局也计划对电动汽车的电池衰减进行规定,要求制造商在“三包”证书上明确注明电池衰减限值及相应的测试方法,但此次咨询稿中并未出现电池衰减的质量保证规定。

新能源汽车专题

据了解,目前有关部门正在全国范围内制定新能源汽车“三包”补充条款,涉及动力电池衰减的质量保证标准,预计将于今年发布实施。

4.海南:2020年,新注册的网络汽车将使用100%清洁能源汽车

海南最近制定了海南省清洁能源汽车发展规划。从2020年起,该省新注册的车辆将100%使用清洁能源汽车。

《规划》明确指出,自发布之日起,海南除特殊用途车辆外,所有新增和替代车辆均使用清洁能源车辆,力争到2020年实现整体清洁能源比例不低于80%;巡航出租车新增和替代100%使用清洁能源的车辆,力争到2020年实现全面清洁能源;网上出租车、海口和三亚新注册的网络使用100%清洁能源汽车,其他市县的比例不低于80%。从2020年起,该省新注册的网络将100%使用清洁能源汽车;100%的新增和更换车辆得到及时租赁,2025年整体清洁能源比例不低于80%;其他租赁车辆中使用清洁能源车辆的新车辆和替代车辆的比例不低于20%,并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从2023年开始达到100%;轻型物流配送车辆(包括邮政和城市物流配送)中100%的新增和替代车辆使用新能源车辆,力争到2025年实现整体清洁能源比例不低于60%。

新能源汽车专题

在国家新旧动能转换战略的背景下,新能源汽车正成为网络化汽车驾驶的重要动力源。一些城市已经出台了相关的规章制度,一些基于网络的汽车驾驶平台也表示了支持。不难看出,基于新能源网络的汽车驾驶将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刘一博)

来源:零点娱乐时刊

标题:新能源汽车专题

地址:http://www.02b8.com/yjdyw/166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