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75字,读完约3分钟

根据中国海关总署周一发布的数据,今年前7个月,中国进出口总值为13.21万亿元,同比下降3%。其中,出口7.6万亿元,下降1.6%;进口5.61万亿元,下降4.8%。同期,机电产品出口1.93万亿元,增长0.6%。这是否意味着新的贸易增长势头已经出现?

徐洪才看外贸:新动力初显但阵痛持续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主任徐洪才对此进行了分析。虽然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长有所增加,但由于其规模较小,对我国外贸增长的作用有限。

首先,进出口仍然疲软。仅7月份,中国进出口总额为2.09万亿元,同比下降0.9%。其中,出口1.22万亿元,同比增长2.9%;进口达到8730亿元,同比下降5.7%。考虑到最近人民币对美元的贬值,如果以美元计算,中国7月份的进口总额为1324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的1512亿美元下降了12.5%,远高于以人民币计算的5.7%的同比降幅。

徐洪才看外贸:新动力初显但阵痛持续

对此,徐洪才表示,对外贸易以美元结算,而以人民币计价的数据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进出口下降的趋势。然而,说外贸形势“严峻”有些言过其实,因为进出口数据本身的同比波动相对较大。从环比数据来看,今年上半年外贸进出口数据波动很小,保持相对稳定。总的来说,外贸结构调整过程缓慢,难以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徐洪才看外贸:新动力初显但阵痛持续

其次,外贸竞争的新优势在一些领域已经开始显现,但还没有形成大的势头。部分省市的半年度外贸报告显示,高新技术产业对出口增长有明显的拉动作用。以江苏省为例,其智能手机在连续三年高速增长的基础上,继续以23.7%的速度增长。全省笔记本电脑和平板电脑出口分别为544.4亿元和160.7亿元,前者同比下降0.1%,后者增长9.6%。然而,根据徐洪才的分析,高技术出口增长最大的是浙江、江苏、广东、重庆等长江沿岸的省市,这些省市在产业和区位上都有自己的优势。

徐洪才看外贸:新动力初显但阵痛持续

徐洪才指出,值得注意的是,高科技领域已经成为外商投资竞争的热点领域。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今年1-5月,信息技术服务、数字内容及相关服务、R&D及设计服务实际利用外资分别增长305.9%、67.9%和34.9%。与此同时,中国的对外投资也在全面推进,特别是在高科技和服务业。中国企业在海外并购中越来越重视目标公司的品牌、营销渠道和R&D。外国投资的快速增长有利于刺激商品出口。

徐洪才看外贸:新动力初显但阵痛持续

徐洪才预测,从明年下半年到明年上半年,随着欧美发达国家整体经济复苏好转,外需回升,以及中国对外开放、外贸发展方式转变、实施负清单投资管理制度、实施供方结构改革等。再加上外商投资的强劲势头,特别是“一带一路”沿线经贸合作的深化,中国进出口适度复苏是可以预期的。但是,总的来说还是会出现负增长,很难做出根本性的改变。

徐洪才看外贸:新动力初显但阵痛持续

1-7月,中国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为3.82万亿元,同比下降9.2%,占中国外贸总额的28.9%,同比下降2个百分点。其中,出口2.47万亿元,下降7.8%;进口1.35万亿元,下降11.7%。对于像中国这样的制造业大国来说,基础制造业的向外转移不利于经济增长和就业。产业结构向全球价值链的中高端转移并不容易,痛苦的时期还会继续,但高科技产品对对外贸易的贡献会越来越大,这是肯定的。

来源:零点娱乐时刊

标题:徐洪才看外贸:新动力初显但阵痛持续

地址:http://www.02b8.com/yjdyw/231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