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69字,读完约4分钟

经过两个月的停牌,上市公司青海春天(600381,sh)的投资者得到了“坏消息”。3月29日晚,公司发布通知,称公司的冬虫夏草产品被暂停“优势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试点”和冬虫夏草保健品试点工作。

这意味着“青海之春”已经完全失去了生产经营极地牧草的唯一合法地位。由于极地草是公司的主要产品,其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近80%,因此上市公司一夜之间面临巨额亏损。

为什么极地草地没能通过试点工作?青海将采取什么措施来减少春季的损失?请看《国家商报》记者带来的相关报道。

期待新的“药品生产许可证”的更新,青海之春带来了一个通知,命令生产极地草产品。

3月30日,青海之春宣布,公司已收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政府信息公开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并被要求立即停止生产经营冬虫夏草纯粉片剂,即公司的重产品5x极地草系列。

自2014年借壳上市以来,青海之春及其产品“极限草”多次受到质疑。在保健品、药品和食品中,“极限草”一直戴着“三不”的帽子;从产品消费的末端到生产,它已经陷入了“质量门”和“无照门”。尽管不断受到批评,在此之前,草总是幸运的。

青海春天极草被勒令停产 近八成营收面临消失

《国家商报》记者注意到,被勒令停产的5x极地草占了《青海之春》总收入的近80%,这也意味着公司未来可能面临巨额亏损。此外,据披露,早在2015年7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就通知青海省政府停止“青海之春”极端草的试点工作,而“青海之春”则表示没有收到青海省政府的通知,导致该信仅在8个月后才寄出。

青海春天极草被勒令停产 近八成营收面临消失

这一次,极地草能“起死回生”吗?

●极端草不符合保健食品的国家标准

3月30日,青海之春宣布,3月28日,公司接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通知,告知其生产的冬虫夏草产品已作为优势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试点产品,冬虫夏草保健食品试点工作已经停止,青海之春应立即停止相关产品的生产经营。

《国家商报》记者注意到,早在3月4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就发布了停止冬虫夏草保健品试点工作的消息。当时,“青海之春”下的“极地草”系列产品与保健品、药品、食品相分离,有幸成为“漏网之鱼”。

"在某些方面,极地草在过去几年里一直很幸运."一位未透露姓名的制药公司官员表示,尽管麻烦不断,但问题总能顺利解决。

根据通知,2013年5月,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青海之春作为冬虫夏草在保健食品中应用的试点企业,但后者申报的产品不符合保健食品的国家标准,因此未获批准。

2014年6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同意将极性草产品作为优势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试点产品,并由青海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明确监管,要求其严格按照良好生产规范的要求组织生产。

“当时批准试点时,有五年的时间,现在要求两年以内停产。”一位知情人士表示,暂停背后的原因有些奇怪。

更有意思的是,在通知中,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于2015年7月11日通知青海省政府停止极地草产品试点项目。然而,青海之春表示,截至2016年3月28日,该公司尚未收到此类文件,并已按照试点项目的要求开展了相关工作。

一些投资者在股市上表示,“青海之春”的言论缺乏说服力。作为青海省的重点企业,政府和企业有很大的机会为这样一个重大事件进行沟通。然而,这一说法遭到了上述内部人士的反驳。“据我所知,该公司去年没有收到要求停止试点的通知。当我昨天看到这个消息时,我特别惊讶,因为我以前真的没有听到任何风声。”

青海春天极草被勒令停产 近八成营收面临消失

“事实上,双方的争议仍在于砷含量是否达标。”重庆一家制药公司的负责人表示,青海之春认为极地草产品是药品,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要求将其作为保健品。

对此,青海之春秘书长陈鼎表示,公司之所以一再质疑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只是希望从企业和行业的角度出发,希望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能够公开决策依据和过程,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引导和支持企业的法律创新方向和成果。


来源:零点娱乐时刊

标题:青海春天极草被勒令停产 近八成营收面临消失

地址:http://www.02b8.com/yjdyw/238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