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830字,读完约5分钟

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指导下,由《中国经济时报》主办的第七届中国经济展望论坛近日在北京举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会长刘世锦对当前的经济转型和供给侧改革发表了看法。

自2010年以来,中国经济已经下滑了五年多。至于这一过程,刘世锦将其描述为一个从适应高速增长的结构向中速甚至中速增长的结构转变的过程,这可以称为转型再平衡。

为了实现转型和再平衡,经济需要翻一番

每个人都非常关心的经济衰退的底部是什么?刘世锦指出,要实现转型和再平衡,需要实现两个底部。第一个底部是从需求角度来看,应该达到“需求底部”,这主要表现在高投资应该见底。

中国经济在过去30年,特别是近十年的快速增长,主要依靠高投资。投资由三部分组成:基础设施约占20%-25%,房地产约占25%,制造业投资占30%以上,合计约占中国投资的80%。制造业直接依赖基础设施、房地产和出口。因此,从需求角度来看,中国经济需要触底,即高投资需要触底,“三只靴子”需要落地。

中国经济企稳后将呈“L”型走势 供给侧改革需推进

第一次启动是出口。它现在已经着陆了。第二步是基础设施。这次引导的高峰期在2000年左右,它的高峰期已经过去了。第三个亮点是房地产。自2014年以来,房地产价格已经下跌。当时有一种观点认为,这是一种周期性活动,并将在下一次再次上升。“但是我们的观点很明确。这是一个历史性的底部,也是一个历史性的转折点。”基本原因是,占房地产投资70%左右的城镇居民住房历史需求高峰为1200-1300万套,大致相当于城镇居民每户1-1.1套住房。这一高峰已经在2014年达到,并在达到之后出现了投资的最高点,然后投资的增长率逐渐下降。前几年,房地产投资增长率在20%以上,前一年下降到11%,去年年底下降到2%左右。自9月份以来,房地产投资在本月经历了负增长。这底部在哪里?刘世锦的基本判断是,当本月房地产投资增长率由负转正时,基本上就出现了底部,也就是需求的底部。据估计,它将出现在2016年年中左右。

中国经济企稳后将呈“L”型走势 供给侧改革需推进

第二个底部是从供给方面,主要考虑供给和需求的适应性,这就是“利益底部”。达到这一底部的关键是让生产能力到位。在投资需求迅速下降,带动经济快速增长的基础设施、房地产和出口出现峰值后,需求逐渐下降,供给也进行了调整,但调整速度相对较慢,导致产能严重过剩。目前,据估计,钢铁、煤炭等行业产能过剩超过30%。这种严重的产能过剩导致两种结果。首先,ppi(工业品出厂价格)已经连续40多个月出现负增长。第二,自去年8月以来,工业企业的效率一直持续负增长,这是不可持续的。

中国经济企稳后将呈“L”型走势 供给侧改革需推进

“在这种情况下,所谓的通货紧缩已经出现。有些人建议通过放松货币来解决这个问题。我认为这是行不通的。”刘世锦表示,过去生产能力和需求长期积累后,供求关系发生剧烈变化,导致所谓的ppi下降和通缩,这种情况不能通过放松货币政策来解决。近年来,我们一直在降低标准和降息,但煤炭和钢铁过剩的问题并没有得到缓解。因此,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途径在于降低生产能力。如果生产能力超过30%,至少要坚决削减20%-25%。削减后,供需平衡可以达到,生产者价格指数逐渐上升,从负到正,然后企业开始盈利,至少那些好的企业可以盈利。目前,最好的钢铁企业都没有盈利,这是不正常的,所以迫切需要降低生产能力。

中国经济企稳后将呈“L”型走势 供给侧改革需推进

刘世锦指出,目前,降低产能的地方积极性不是很高。首先,降低生产能力将进一步降低增长率。现在,产能过剩的地方恰恰是增长率相对较低的地方,降低产能和稳定增长是相互矛盾的。第二,每个人都希望别人减少,但他们没有。第三,人和债务的问题很难解决,特别是在国有企业,所以出现了所谓的“僵尸企业”,他们必须生产,即使他们赔钱。现在所谓的“僵尸企业”主要集中在重化行业,主导经济和主导企业的问题更加突出。从这个角度来看,产能削减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中国经济企稳后将呈“L”型走势 供给侧改革需推进

第三个因素是新力量的形成。刘世锦说,如果我们能很好地培育新的力量,上述两个底部将发挥积极作用,这可以提高需求,提高底部效率。然而,未来中国经济将不得不寻找房地产、汽车和钢铁,这可以使经济上升一两步,而且基本上没有10%左右高增长率的行业。一些高新技术产业,如果做得好,可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提高经济增长质量,但对扩大经济规模影响不大。现在我们来谈谈新旧权力的转换。通常,旧的电力下降,然后新的电力上升。平衡的经济仍然可以保持高速增长。然而,与旧电源相比,新电源块仍然相对较小,其对电量扩展的影响不会太大。

中国经济企稳后将呈“L”型走势 供给侧改革需推进


[/s2/]

来源:零点娱乐时刊

标题:中国经济企稳后将呈“L”型走势 供给侧改革需推进

地址:http://www.02b8.com/yjdyw/241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