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907字,读完约5分钟

恐怖袭击正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新风险。

11月20日,前往马里交通部讨论合作项目的中国铁路建设有限公司三名员工在马里巴马科丽笙酒店遇袭身亡。这不是中国企业在海外发展中遭遇的第一次恐怖袭击。根据商务部最近发布的数据,自2010年以来,已有345起海外安全事件涉及中国企业和机构。

恐怖袭击敲警钟 中企“走出去”亟须完善应急机制

新形势下,海外华人企业面临的新特点是什么,他们将如何有针对性地应对风险?

企业积极“走向全球”的意愿得到增强

《2015年中国企业海外可持续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将中国企业“走出去”分为三种主要形式,即对外直接投资、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与出口现金、实物和无形资产的外国直接投资相比,开展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的企业更容易遇到企业和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问题。

恐怖袭击敲警钟 中企“走出去”亟须完善应急机制

据《报告》称,中国对外承包工程业务多年来实现了快速增长。从2006年到2014年的八年间,新签订的对外承包工程合同从660.1亿美元增加到1917.6亿美元,年均增长14.3%。营业额从299.9亿美元增长到1424.1亿美元,年均增长21.5%。

商务部外商投资合作研究所副所长金瑞表示,过去,中国企业承包项目的市场主要在中东、非洲和东南亚。现在,中国企业不仅开始进军欧美高端市场,还开始在传统市场承包大规模互联项目。

在契约模式下,中国企业的融资能力日益增强,在国际市场上与资本签约的比例也在增加。除了epc(总承包)模式,中国企业也在积极探索bot(基础设施特许经营)、ppp(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等模式。

“走出去”企业的规模和技术能力也在提高。金瑞说:“过去商务部对外承包工程的统计数字是500万美元,现在大型项目的开工数是1亿美元。”同时,项目水平和附加值不断提高。这不仅体现在轨道交通、高速公路和大型电站的建设上,也体现在以华为和中兴为代表的通信企业赢得了广阔的海外市场。

恐怖袭击敲警钟 中企“走出去”亟须完善应急机制

不仅如此,更多的中国企业正在积极“走出去”。金瑞说,建设只是海外承包项目的一部分,还涉及到各种因素。过去,中国企业不愿意承包海外项目。然而,在今年年初的一次高铁项目会议上,她清楚地感觉到,企业“走出去”的意愿正在增强。

恐怖袭击敲警钟 中企“走出去”亟须完善应急机制

然而,中国对外承包工程企业的转型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中国企业面临的海外安全风险。对此,常年在国外工作的中国交通建设海外业务部副总经理蔡传胜有一种直觉的感觉。

蔡传胜表示,过去,中国企业受业务范围和规模的限制,知名度相对较低。他们遇到的风险主要是疾病风险和建筑工地的生产安全问题。如今,中国企业面临着更多的非传统安全事件,如恐怖袭击、社会动荡和自然灾害。“例如,对商务人员的攻击和恐怖袭击都是新遇到的风险”。

恐怖袭击敲警钟 中企“走出去”亟须完善应急机制

[/s2/]非洲的国有工程企业最容易受到“伤害”[S2/]

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去”,遭遇的海外安全事件也越来越多。

《中国青年报》记者搜索了2004年至2015年的新闻,整理出媒体公开报道的37起涉及中国企业的重大境外安全事件。在37起重大海外安全事件中,按事件发生地区划分,54%发生在非洲,41%发生在亚洲,1起发生在拉美和大洋洲。根据安全事件的性质,高达90%的安全事件是武装分子的袭击,普通抢劫占5%,而劳资纠纷和环境灾难分别只发生过一次。

恐怖袭击敲警钟 中企“走出去”亟须完善应急机制

北京大学非洲研究中心秘书长刘海芳认为,中国企业在非洲陷入困境的比例很高,首先是因为当地恐怖活动猖獗。许多非洲国家曾经是饱受战争蹂躏的国家。战争结束后,大量武器散落在人群中。再加上社会不公的问题,许多挣扎求生的人最终变成了恐怖分子。索马里海盗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恐怖袭击敲警钟 中企“走出去”亟须完善应急机制

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经济研究所所长刘庆海表示,鉴于被攻击的企业大多集中在国有建筑和矿业企业,海外华人民营企业主要从事制造业、零售业和商业,分布在市区或工业园区,被攻击的概率相对较小。由于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开发等行业对资金和抗风险能力的要求较高,进入的企业大多是国有企业。

恐怖袭击敲警钟 中企“走出去”亟须完善应急机制

刘庆海说,基本建设和资源开发的产业特点决定了这些国有企业大多在偏远地区工作。此外,国有企业的性质很容易被当地民族主义者利用,从而引发当地居民的不满。

刘庆海认为,中国企业应该增加安全支出的投资。据她了解,中国企业在埃塞俄比亚的安全支出约占总销售收入的1%~2%,而西方企业的安全支出占3%~5%。此外,她的研究小组在2011年至2012年间调查了33家非中国企业,结果显示,55%的国有企业本地化率远低于85%的民营企业。因此,国有企业可以考虑为更多的本地工人提供工作。

恐怖袭击敲警钟 中企“走出去”亟须完善应急机制

刘海芳说,中国企业进入非洲社会,需要加强对当地文化的尊重。当地居民的生态保护意识在很多方面可能比中国人强,他们与自然的共生关系更加明显。“因此,我们必须评估企业经营过程中的环境风险”。


来源:零点娱乐时刊

标题:恐怖袭击敲警钟 中企“走出去”亟须完善应急机制

地址:http://www.02b8.com/yjdyw/243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