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035字,读完约8分钟

2016年香港中学文凭考试现正全面展开。打开香港考试及评核局的官方网站,考生会发现除了例行公布的考试指引外,还有84所内地大学的毕业生申请文凭考试的详细资料。这表示香港中学毕业生可以透过中学文凭考试的成绩,达到“一箭双雕”的效果,不但可以申请香港本地大学,而且可以根据有关的入学标准,豁免在内地大学就读。

北上不全为“保底” 港生内地上大学收获别样体验

自2012年内地高校引进香港学生计划启动以来,参与该计划的内地高校数量已从63所增加到84所,其中有许多“985”和“211”高校,也有省级重点高校,院校和专业选择日益多样化。过去四年,有数万名考生报名参加考试,而且人数一直稳步上升,其中已有五千多名香港学生被录取。

北上不全为“保底” 港生内地上大学收获别样体验

通过免试进入内地大学的香港学生如何看待他们在两地之间的选择?他们有什么样的学习经历,对未来有什么计划?在第一批免试学生毕业前夕,记者采访了一批来内地留学的香港学生。

没有笔试,只注重面试中学生的素质

根据香港教育局的数据,目前香港学生进入内地大学有三种方式:内地一些大学免费招收香港学生,港澳台侨招生,高校自主招生。其中「豁免入学计划」是以香港学生的香港中学文凭考试成绩为基础,无须参加内地联合招生考试。招生大学的自主决定面试候选人了吗?其中,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复旦大学也参与了高校自主招生类别中的“校长推荐计划”,让在香港中学长期表现突出的学生可以提前“报名选座”,名额相对有限。

北上不全为“保底” 港生内地上大学收获别样体验

「在内地成长和学习的香港学生,主要是通过了香港、澳门和台湾的归国华侨联合会的考试。在香港长大的学生基本上没有选择这条路,而是通过“免试招生计划”或“校长推荐计划”到内地学习。”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大二学生黄向记者介绍了各种考试的适用群体。大二时,她来到北京进行了一次短暂的交流,然后决定去大陆学习。“我计划先尝试一下‘校长推荐计划’。如果不成功,我会通过随后的“免试招生计划”来大陆,但这是第一次成功。”

北上不全为“保底” 港生内地上大学收获别样体验

“免费考试包括两种类型:免费考试报名计划和主要推荐计划。他们不需要笔试,只需要参加面试。”通过“校长推荐计划”进入清华大学航天空学院的大一新生陈敬宣,在高中三年级前的那个夏天,经过清华大学的面试,于同年11月被录取。

北上不全为“保底” 港生内地上大学收获别样体验

“面试强调学生的个人素质和全面发展,涉及专业知识的内容相对有限。”通过“免试招生计划”进入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的大四学生李晓惠回忆道。无论是“免试招生计划”还是“校长推荐计划”,面试都是如此。

两地大学之间的权衡并不都是“有保证的”[S2/]

许多通过“免试招生计划”被内地大学录取的香港学生也有机会在香港本地大学就读。为何香港学生在两地大学之间作出选择时,会选择前往内地?在受访的香港学生中,有些人喜欢内地的整体发展环境,有些人认为内地的相关专业更具优势,有些人承认内地的大学并不理想,只是“有保障”的选择,笑称考研期间会争取回港到更好的学校学习,实现“洗屁股”。

北上不全为“保底” 港生内地上大学收获别样体验

“当你通过免试被内地大学录取后,你还有机会调整香港大学的志愿者。如果你能合理地填写这份报告,你被香港一所理想大学录取的机会也很高。”李晓惠表示,一些香港学生视内地大学为“有保障”的选择,这是基于他们的自愿申报技能。“但也有很多像我一样的人把在内地学习作为开阔眼界的一种方式。“保证”的考虑是有的,但如果你最终选择来大陆,情况可能就不一样了。有些人可能会放弃香港较好的学校或专业。”

北上不全为“保底” 港生内地上大学收获别样体验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大二学生洪通过校长推荐计划被录取,但香港大学的定量金融专业也向他招手。在两地相似的专业之间,大陆的发展潜力最终征服了他。

被HKU文理学院录取的高雪,在HKU的教室里坐了两个星期后选择退学,转到同时被录取的中国政法大学,开始学习国际政治。“香港大学有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同学关系。我转向中国政法大学寻求个人和职业兴趣。要了解外交的概念并亲自参与相关实践,最理想的地方当然是在首都北京。”

北上不全为“保底” 港生内地上大学收获别样体验

黄表示,由于部分香港学生对内地了解不多,来港留学不是主流选择。有些学校对免试项目和内地情况了解不够,现阶段没有专门推广。

数学课太高级了。政治课带来进步

在香港学生眼中,两地的大学生活有何不同?受访的香港学生首先提到了内地学生的勤奋。李晓惠表示,香港大学不太可能有这么多学生在深夜学习,或者图书馆会爆满,除非是在考试季节,这在内地一些大学很常见。

陈认为,两地的课程设计也存在差异。在谈到让很多高校学生头疼的数学科目时,陈说,香港中学的数学课程相对简单,跟不上内地高校的进度,所以他们学习很努力。

李晓惠说,香港有两种中学,即英语和汉语。大多数顶尖中学都用英语教学,除了汉语、中国历史和其他与汉语相关的科目,所有其他内容(包括体育课)都用英语教学。“我在香港中学的数学课是用英语教的,但是大陆的课本是中文的,上面的名词和概念很难理解。本来,他们的数学水平不如内地学生,更难。”

北上不全为“保底” 港生内地上大学收获别样体验

一些在内地大学学习的香港学生可以申请免上政治课和军训,而另一些则主动选择。“虽然可以修好,但基本上还是我修好了。”陈说:“上学期我学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学期我又学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我对课程内容更能接受,授课的老师也很开明。”

北上不全为“保底” 港生内地上大学收获别样体验

李晓惠学校的政治是必修课。在学习期间,她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识有所提高。“我的老师注重理论和逻辑,会告诉我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它是如何在中国发展起来的,以及它在中国的什么地方发挥了作用。非常客观。这在香港是无法达到的,给我带来了很大的改善。”她补充说:“我有一些香港朋友参加军事训练,可以免于训练。对方说,不然,你在这里干什么?体验它。”

北上不全为“保底” 港生内地上大学收获别样体验

"香港更重视个人,内地更重视集体."许多香港学生在采访中也有类似的观察。「内地大学采用班级制,会以一个单位举办多项活动。不过,在香港,可能只是以系和专业为基础,凝聚力较内地为低。”洪对说道。

在内地有许多联系和发展机会[/s2/]

目前,首批获豁免在内地大学就读的香港学生即将毕业,他们是否留在内地或回港发展,已成为他们必须面对的问题。李晓惠说,香港学生在内地使用港澳通行证。如果他们留下来工作,他们需要单位人事部门的帮助来申请就业许可证。有些单位可能觉得手续繁琐,不愿意招收香港学生。

北上不全为“保底” 港生内地上大学收获别样体验

“大陆市场和发展空的空间都很大,而大学的四年网络也在这里。我仍然想尝试在大陆工作。”李晓惠表示愿意进入百度和阿里巴巴等互联网公司。“大国的崛起应该通过一些领域的突破和创新来实现。互联网行业正朝着这个大方向发展。我对此很感兴趣,希望能参与其中。”

北上不全为“保底” 港生内地上大学收获别样体验

“对于法律或医学等高度专业化的学科来说,将两地的就业联系起来有点不方便。例如,我学习内地法律制度课程,参加内地司法考试,但我不能直接在香港律师事务所工作。由于两地的法律制度不同,我必须先取得香港的法律专业证书。要在内地学医,你也要回港参加执业考试。”复旦大学法学院大三学生罗说。

北上不全为“保底” 港生内地上大学收获别样体验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专业大二学生程辉(音译)计划毕业后回香港工作。“内地中医专业本科学生在校学习需要5年时间,之后最少需要10年时间取得执业资格,工资只有3.4万元。不过,香港的起薪是2万至3万港元,培训期也不会太长。”

北上不全为“保底” 港生内地上大学收获别样体验

罗说,近年来,香港中国企业协会积极推动中资机构面向香港学生的实习和招聘活动,工商银行等企业也在其中。无论是内地的港资企业还是香港的中资企业,香港学生都可以在两地之间找到一个职业发展平台。

中山大学市场营销专业大二学生陈德林(音译)表示,很多机构和组织都在积极推动香港学生在内地实习、就业和创业,我相信未来会有更多香港学生了解和进入内地。

来源:零点娱乐时刊

标题:北上不全为“保底” 港生内地上大学收获别样体验

地址:http://www.02b8.com/yjdyw/263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