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05字,读完约3分钟

“中国建设国际海事司法中心的主要目的不一定是国际领土争端,但很可能主要是针对民事案件。”联合通讯社在14日得出了这个结论。同一天,韩国《国家日报》报道称,鉴于近年来中国海事国际司法纠纷日益增多,中国政府此举是为了提高海事司法的专业性,增强其在相关领域的知名度。据报道,一些海商法专家认为,随着中国对海洋滩涂等资源的日益开发,未来的海事纠纷也将呈现急剧增加,中国正在采取防范措施。

外媒:中国扭转重陆轻海旧思维 加强对岛屿控制

上海交通大学开元法学院海商法学者刘丹14日告诉《环球时报》,一些国际媒体对中国建设国际海事司法中心反应过度。在中国的法律体系中,海商法和海商法是有区别的。海商法更多地涉及私人主体之间的关系。如果涉及国与国之间的纠纷,则属于海商法范畴。刘丹说,在海洋权益保护领域,正义是中国的一个不足,需要加强。

外媒:中国扭转重陆轻海旧思维 加强对岛屿控制

"成为一个海洋大国的梦想迈出了新的一步."德国《法兰克福新闻》14日报道称,中国希望建立一个国际海事司法中心时,应该从更高的角度对其进行解读。报告写道,近年来,中国一直在扭转“重陆轻海”的战略思维。这不仅反映在不断加强对近海岛屿的军事控制上,也反映在中国在非洲吉布提建立第一个补给站上。在经济上,中国启动了“一带一路”工程,包括“海上丝绸之路”。根据这份报告,国际海事司法中心是中国成为海事大国梦想的新组成部分,这将有助于中国在前进的道路上扫清一些障碍。

外媒:中国扭转重陆轻海旧思维 加强对岛屿控制

海上力量对中国意味着什么?这个话题于2011年发表在美国智库传统基金会的网站上。文章说,今天的中国比帝国时代的任何时候都更加依赖海洋。自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国对外贸易在国民经济活动中的比重稳步上升,达到影响中国经济60%-70%左右的水平。没有贸易,中国经济将无法持续,更不用说保持高就业率所需的增长率了。中国大约85%的对外贸易是通过HNA运输的。据估计,到2020年,中国约65%的石油消费将来自进口。文章认为,中国未来发展的海洋重点任务包括:保护中国对“相关海域”的海洋管辖权;发展中国海洋经济;加强海洋利用和岛屿管理;保护海洋环境;发展海洋产业和海洋科学;提高中国对全球海洋学的贡献。

外媒:中国扭转重陆轻海旧思维 加强对岛屿控制

香港《南华早报》13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列出了过去三年中有关海洋的言论。2014年,我们将全面实施海洋战略,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大力建设海洋强国。2015年是:中国是海洋大国,要制定和实施海洋战略规划,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提高海洋科技水平,加强海洋综合管理,加强海洋强国建设,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妥善处理海洋争端,积极拓展双边和多边海洋合作,向海洋强国目标迈进。根据该报告,2016年报告中的声明是:制定国家海洋战略,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发展蓝色经济空,建设海洋强国。根据该报告,在2015年至2016年的报告中,增加了“生态”的概念,而不是简单的“海洋环境”。一个更微妙的变化是,“海洋经济”不再是“gdp第一”的口号。

外媒:中国扭转重陆轻海旧思维 加强对岛屿控制

柏林自由大学国际政治学者梅斯纳14日告诉《环球时报》特约记者,中国建设国际海事司法中心显示了中国海事力量的发展。他认为中国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贸易国,而海洋对中国来说意义重大,所以中国必须成为一个海上强国。

外媒:中国扭转重陆轻海旧思维 加强对岛屿控制


来源:零点娱乐时刊

标题:外媒:中国扭转重陆轻海旧思维 加强对岛屿控制

地址:http://www.02b8.com/yjdyw/288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