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908字,读完约7分钟
对许多房地产商来说,这个秋天有点冷!
之所以感到寒冷,是因为监管级别的“三道红线”像泰山一样涌来。
关于“三道红线”,相信大家早就听说过了。
红线1 :除去定金后的资产负债率超过70%。
红线2 :净负债率超过100%;
红线3 :现金短债比不足1.0倍。
如果三根红线全部命中,只能借新的,不能增加负债。
脚踏两条,有息债务规模每年不得超过5%。
踩一脚,增速不能超过10%。
一条未中,不得超过15%。
从最初的传言开始,在一步步被证实之前,三根红线的最终落地似乎是不可逆转的。
然后红线一落三丈,房地产领域的新时代就从这里开始。
领域大打乱、大分化或不可使用
先看图吧。 这是某机构按照“三根红线”的标准建立的各大住宅企业的跳板状况。
如上表所示,真正满足监管红线要求的,也就是三根红线一根也没被踩的只有少数,典型的是华润、中海、保利、龙湖、金地和滨江。
据一项统计,目前百强房企业中有61家上市房企业,踩过一根以上红线的有48家,接近80%。
令人瞠目结舌吧。
这其实是中国房地产前半段的真实写照: 高杠杆、高负债,拼命赛马以扩大规模。
这个时代的优势可以归结为一句话:大胆,饿死胆小。
所以,这几年,我们仔细一看,突然跑出几匹黑马,今年刚过百亿,明年就冲千亿了。
当然,你也不能说这些房企不优秀。 毕竟,其中许多人都是上半场的大赢家。
问题是,上半场的游戏规则注定下半场玩不下去,比如《三道红线》的泰山就在山顶上。
大多数人都在问这三条红线是什么意思。
答案比较简单。
1、这可能是房地产上下半场真正的分水岭:它依赖于高杠杆的野蛮扩张,大胆地,饿死胆小的时代已经没有了。
2、房企之间的大分化时代正式到来:一些负债累累的巨头受到压力,增速放缓,大幅下跌,中小房企尤其是小型房企再次没有逆袭的机会。
3、稳健型的住宅企业们,会得到丰厚的回报。
让我们看看这张表。
这是以今年的中报为基准,结合“三监管”的红线,对头部住宅企业的一些财务指标进行了梳理。
在此表中,这几个优点清晰地展现出来。
1、许多大型房企财务状况良好,负债率也相对可控。
2、央企表现更为优秀,比如中海地产今年上半年净利润超过200亿,甩开其他房企,华润地和保利地产( 600048,股吧)净利润也突破百亿大关。
3、综合实力较强的房企盈利能力更为突出。
前10家公司中,只有华润,中海的净利润率超过20%,远远超过其他10家房企。
这两家房企有一个共同点,商业地产行业特征明显,其中华润是商业地产行业的绝对老大,2019年商业地产板块收入超过100亿,被誉为“写字楼之王”的中海绵延不断。
之所以把这两块表排列在一起,是因为这块表大致代表了房地产后半段的两个时代。
踩过“三道红线”的大多是上半场的大赢家,至少在规模上是这样。
除了“三道红线”之外,其他稳健的住宅企业在下半场有着更好的未来。
不动产运行规则有变化吗?
其实,监管层制定的“三道红线”隐含着地产下半场的运行逻辑。
1、控制快速发展速度,重视增长质量
2、不要期待高杠杆,必须自己造血
3、不要野蛮生长,必须以精细化进行管理。
那么,在趋势下,那些房企能在下半场获胜吗? 我认为大致的逻辑如下。
1,一定的规模。
这个铁则在地产的后半部分也通用,有规模不一定有用,但没有规模是绝对不行的。
2、良好的收益性
简而言之,赚不到钱的都是流氓。
3、良好的财务结构。
这是这次监管的重点,再怎么强调也不为过。
4、得到良好布局、二线者得天下。
未来房地产市场是大分化的市场,一二线城市的高房价和三四线城市的高库存并存。
未来,在以人口、资金持续流入的二线城市、北上广深为中心的大都市圈,楼市将持续繁荣,大部分三四线城市将被遗忘。
5、强大的产品力。
地产的下半场既是战术的竞争,也是产品的竞争。
6、相关多元的综合实力。
未来的住宅企业将分化为两种。 一个是平台型巨无霸,两个是机会主义者的小型住宅企业。
以万科、中海、保利为例,平台型房企除了住宅开发外,还需要写字楼、购物中心、酒店、租赁公寓、养老、教育等多种行业,做得很好。
7、独特的竞争力。
在房地产的后半段,各活着的企业都有自己的竞争力。 比如碧桂园比三四线强,但是中海有独特的城市更新能力,有强大的大项目运营能力。
8、优秀的操舵者和强大的队伍。
这不讨论,因为这是常识。
那些房企会赢吗?
大多数人听说那些公司在房地产的下半场能赢吗? 那些公司又要衰退了。
其实任何预测都像占卜。 我们能做的只是基于上面的逻辑,给出了几乎可靠的评价。
五星:/S2 /
中海、保利、万科
中海可能是地产下半场最具想象力的地产企业。
核心重点是,中海的盈利能力一直一对一,是今年上半年唯一净利润突破200亿的企业,甩开了第二名。
另外,中海的逆势加速能力也是其他房企无法比拟的。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前十名中,销售增长的只有中海和恒大。 过去,2019年在中海的销售增速分别为29.8%、25.2%,超过前十名。
中海的第三大优势是商业地产板块的低调崛起,综合实力已经仅次于华润。
重要的是,中海有领域内最优的财务结构、最低的融资价格和最高的国际信用评级。
保利地产和中海一样,综合实力强劲,规模、利润、债务管理也名列前茅,自2019年提出“房地产生态快速发展平台”战术以来,保利的相关多元化也是有声有色。
万科贵是多年老大,这次踩了红线中的一根,但整体影响不大,综合实力也谈不上。
相对于中海,万科的综合效益还没有提高。 例如,今年上半年万科的净利率仅为8.5%。
四星:/S2 /
碧桂园、龙湖、华润地
仅从销售规模来看,碧桂园已经是领域多年的领头羊,领先优势有扩大之势。
事实上,现在的碧桂园颠覆了大多数人的固有形象,和万科一样,只有一条三红线(除账后的资产负债率为83%,超过13分),但还有一个主要的财务指标,如负债率、利润规模、现金储备。
当然,在房地产下半场,碧桂园也面临着一点挑战。 例如,布局多位于三四线城市,相关多样性(农业、机器人)面临挑战等。
华润地作为央企,各方面表现还非常出色,特别是在商业房地产行业,先进特征非常突出,是唯一一家商业房地产板块收入过百亿的企业。
华润的问题第一是规模不够,对华润这样的央企来说什么都不缺,缺的是决心。
龙湖可以看作是小型版的中海,各项指标极佳,不足的是龙湖规模稍小,而且近年来进取心稍不足。
三星:
融创、恒大、世茂、金茂
融创和恒大一样,不说综合实力,最大的挑战来自负债,但这个问题不难处理,至少要和时间竞争。
金茂也是央企,近年来迅速崛起,今年上半年不动声色地名列前十。 金茂走的是高端路线,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规模的扩张。
许世坛接班后,世茂增速明显加快,收购激烈,负债端治理也不错。
二星:
这个梯子房企业真多,不一一列举。
之前我们分解了。 放开杠杆野蛮扩张的时代已经结束了。 因此,这个梯房企业想要逆袭的可能性不大,但其中也有好企业。
一星
这类企业的基本优势是规模不大、效益不好、战术布局也很正常,但负债不小,典型代表踩了三条红线泰禾、富力。
来源:零点娱乐时刊
标题:“地产江湖大变局:三道红线之下,谁兴谁衰?”
地址:http://www.02b8.com/yjdyw/33469.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