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506字,读完约9分钟
2003年6月,他以每股12元的价格购买了100万股茅台( 600519 )。
他还是茅台第十大股东,之后被投资公司急需资金,将部分股份出售,但至今仍持有茅台。
当时的1200万人,现在上升了近100倍,在今后的战斗中变得有名了。
他是林强峰,盈信国富集团的创始人。 名气之下,他自己没什么感觉,但他的投资都备受市场瞩目,有追风者,也有评价者。 工作和过去被无限扩大。
年末,由于被投公司与汇真科技的纠纷从线上蔓延到互联网社会交流平台,被视为“茅台最牛股东”的林强峰引发了巨大的争论。
林劲峰告诉格隆汇,因投公司缺乏合同精神,盈信曾一度通过仲裁要求投资金,并以不光彩的手段抹黑盈信。 这让许多新媒体人得到了“猛料”,用想象力回荡着,造就了“巨星陨落”的故事。
林强峰并不介意重新盘查这些问题的案例。 他在大学发表了题为“从投资惠酒集团的例子中看到投资逻辑,实业与投资的冲突”的演讲,特意重新盘踞了惠酒集团,在投资这家公司多次帅哥不利后,他不得已参加了经营,试图让惠酒重回正轨。

目前林强峰持续布局产业投资,在他的努力下,盈信国富正在逐步确立以上坤、朗诗为核心的房地产领域、以惠酒为核心的资费领域和以张澜职业教育为核心的教育领域的产业投资布局,三大核心公司直接投资,盈信退居二线服务型平台。

谨慎的地产股投资
直到2000年,林强峰才建立二级市场,2000年以后,全国开始了股票热。 他后退了一步,降至未流通上市公司的股票投资,2006年为非流通公司进行了股票投资。
这家股权投资的被投公司是朗诗集团,这也是第一次在房地产产业投资。 当时朗诗只有两块土地,还处于亏损状态,盈信投入的资金只有几亿元,如今这笔投资恢复了数倍的利润,盈信持有的20%股权分配红利依然可观。
在最初投资之前,林强峰研究房地产领域已经研究了17年,对所有房地产企业都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但他只在房地产领域做了两个投资,就是2006年的投资朗诗和2009年的投资上坤。
林强峰表示,这几年中国楼市处于向下调整的周期,是难得的底部机会,但由于二级市场房地产公司普遍估值过高、风险较大,我们当时的选择是投资一级市场尚未成长的企业。 ”。
与投资房地产公司的普遍标准不同,林强峰评价的不是房地产公司的土地储备、融资能力、负债状况等指标,而是商业模式和管理水平。
“土地储备不能代表公司的长期利润,房地产行业的公司,只有高周转和服务增值两种模式才能成功。 ”。 他进一步表示:“高周转考验着公司在房地产开发中的运营能力,评估楼市周期,可以快速、高质量地开发项目,开发后可以快速销售、快速回笼资金,上坤目前就是这个逻辑。 服务附加值受到考验的是服务的运营能力,在同一个地块上,你做的项目有越来越多的增值服务。 朗诗现在的科技住宅、养老、长期租赁公寓业务就是基于这个逻辑。 ”。

“投资这两种模式都可以抵消楼市周期的风险。 周期上升,高周转公司增长迅速。 周期往下走,服务公司的发展会更快。 ”。
在一家公司应该使用什么样的模式? 林强峰觉得,最重要的是要看公司的基因,创始人要做自己最擅长的事,而不是追逐领域的风口奔跑。 “最重要的是,创业者要充分评价领域,将房地产公司作为实业来运营,不考虑政策投机。 ”。

“要成为实业家,必须应对市场的不确定性。 就像上坤的朱总( ceo朱静)每次投资都会计算收益率一样,有长期收益率意识的公司可能会走得更快。 年,上坤收购天安中国上海佘山地块需要资金,盈信减持茅台也要支持。 ”。
在这两家投资之后,盈信没有直接投资过房地产公司。 “由于投机者的存在,现在中国楼市的风险越来越大,看谁来接最后一棒。 我相信未来盈信在房地产行业的投资将以上坤、朗诗为核心,同时支持上坤的估值。 我们只做财务投资,不介入公司的经营。 更何况朱比我更了解这个领域。 ”

价值投资是“安全”。
在直接询问林强峰对价值投资有何理解时,他只给出了“安全”两个字。
他说的“安全”不是根据时机选择安全,而是选择一只股票带来的安全。 “很难找到好的目标,真的很难找。 每个上市公司的书都在看,但触类旁通地也将所有领域解体,可以研究和投资的只有它。 ”。
林劲峰的投资与彼得·林奇、巴菲特等价投祖,不看行情,不看盘面,他故意与同行交流,保持了对自己领域的独特理解。
“(买的目标是)首先其产业必须大幅成长空期间,第二个必须熟悉其商业模式。 三是买卖价格,必须足够低。 第四个是人,需要知道什么样的人在经营这家公司。 ”。
另外,林强峰正在寻找购买的理由。 这个理由别人不知道。
2003年,在决定购买茅台的法人股之前,林强峰在经销商柜台调查了1000多名顾客,问了两个问题。 你为什么喝这个酒? 打算交换吗? 调查结果显示,他发现只有喝茅台的人没有考虑换酒。 这个调查结果让他好好地购买了。
17年后的今天,茅台的质量和稀缺性已被市场和投资者证实,但他坦白地说,现在只是拥有,不敢购买。 “现在,这个投资逻辑得到了所有投资者的认可。 它早就体现在股价上了。 这个价格今后会怎么样,真的不好说。”
2005年,林劲峰开始研究腾讯。 “无论是卖qq秀还是做电信增值业务,都从当时腾讯的商业模式中找不到投资的理由。 我们花了三个月注意了一个数据。 每天中午12点半到晚上5点半是qq的而且是在线人数。 这个数据一直在增加,曲线很好,所以我们有投资的理由。 但今天,所有人都知道腾讯的核心资产是流量。 其股价实际上正在显现。 ”。

一旦选择目标,林劲峰就会长期持有。 从2003年到现在,除了年资上坤的购买地资金外,盈信没有减持过茅台。 在年增塑剂、反腐危机中,茅台股价即使撤回了60%,他也没有想过减产。 “高质量资产应该长期持有,除非能找到更好的目标,否则目前市场上是没有的”。 同样,朗诗、上坤的所有权也一直不变动。

之所以能持有长达十多年的超长期股权,也是因为盈信有林劲峰投资理念客户的支持,这也来自林力峰对市场的准确评价——2007年,盈信6000点高位清仓,次年指数1800点再次买入,市场3000点又一次清仓反弹。 年,千股下跌时,短线交易获利80%后,盈信投资退出a股,全面转为港股。

长期战略正确地交换了投资者的信任,为盈信的长期投资获得了稳定的资金来源。
除了风口以外的慎重思考[/s2/]
每过一年,移动网络奖金爆发,新经济公司层出不穷,“to风口”、“to vc”的创业者也开始入场,行业鱼龙混杂。
当时市场的火热,也让林强峰有了一时的投机心,通过朋友的介绍投资了自己不知道的公司。 后来发现,一些创始人有制造虚假数据欺骗投资者的,也有拿着盈信的融资继续投放虚假的。 也有接受投资在一线城市买房的创业者,虽然赚了钱,但是没有投入到融资时约定的用途上。

林劲峰告诉格隆汇,因投公司缺乏合同精神,盈信曾一度通过仲裁要求投资金,并以不光彩的手段抹黑盈信。
在再现过去的问题案例时,林强峰出乎意料地直言不讳,他不回避当年追认风口带来的不当投资,也不回避这些投资带来的争议,对他来说,这些投资经验和成功的投资似乎没有太大差别,同样可以给他带来新思维的养分。
给风口中的互联网产业上课,他对泡沫总是保持冷静谨慎的态度。
由于去年看到出口、支出增长乏力,固定资产大幅过剩,他评价说,a股的整体基本面有问题,高增长无法持续。 这两年,环境的严峻开始被许多人正视,出现了众所周知的“过去10年最差,未来10年最棒”的金句。
但在林强峰,年其实是个转折点,2008年的“四万亿”还在发挥作用,互联网新兴产业的繁荣、大量的海外能源并购又延缓了问题的爆发。 因此,从年开始,盈信将股市投资点放在港股上,以老牌消费品、墓地生意、新兴市场博彩业为重点,短期投资于暂时陷入危机的公司,从而受益匪浅。

这些投资让林强峰重新审视自己的投资标准,重新强化投资安全边际——投下陌生产业,远离风口领域,聚焦费用,深入挖掘行业投资价值。
在选择投资对象时,林强峰有严格的标准,即使是在一级市场的投资,他也不能原谅失误。 “我的投资不能全部亏本。 如果不能带来股价、估值增长的利益,至少可以带来产业协同收益。 ”。 这种对准确性的要求在创投圈几乎闻所未闻,但对安全的严格要求让林强峰错过了近两年来许多大热的成长性领域,但选择了深耕最知名的产业,巩固了他的护城河。

关于什么时候回归a股市场,他告诉格朗汇:“如果国营公司在一个可以轻松赚钱的行业解放民营公司,开放金融市场、基础设施产业,这种情况就会扭转,这个时候a股真的值得投资。”
不幸的是,中国股市的大部分时间是赌场。
来源:零点娱乐时刊
标题:“争议林劲峰”
地址:http://www.02b8.com/yjdyw/33642.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