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45字,读完约3分钟
银联应该是今年315晚会提名的公司(企业品牌)中“咖啡馆位”最大的,这次提名的是银联的“闪付”功能,在晚会上指出了其便利的背后,可能存在的风险。 首先,该功能默认打开,未经发卡机构同意,在办理过程中,银行工作人员也未进行相关风险警告,免息额度为1000元,并不低。 其次,采用闪存功能时,卡与pos机的比较有效距离为5厘米,有“间隔空被盗刷”的可能性,但目前网络上买pos机的灰色交易尚未断绝。 也就是说,理论上是存在的,你的卡被放在口袋或包里。 记者实测后发现,网上购买的销售点机与银行卡相距5厘米,支付成功。

与其他公司派对后或派对上回应不同,银联的回应看起来有点慢。 月16日下午,银联在其官博上发表声明,对晚会报道的“隔空盗印”进行了相关解释。
首先,银联认为“隔空盗印”是极少数情况,风险比率为千分之二,其次,在发生类似情况时,银联也有完善的赔偿机制,相对于“默认开通”,银联是“领域规则”。
银联表示将继续改善服务,支持顾客自主关闭,但整个声明只是对相关问题的说明,没有提及道歉二字。
到了3月16日晚上,由于舆论压力过大,或者之前的声明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银联终于松口,为持卡人的不便道歉。
目前,大部分新开通的银联卡都有醒目的“快速通行证”标志。 该年推出的功能是银联在移动支付行业与支付宝、微信支付竞争的首要武器,是银行们不愿意为互联网企业这个中间商赚取差价的“反击”,根据银联公布的数据,年采用银联的“无密签证”业务的交易事件。

闪付最大的好处是方便,轻轻扫一下就可以免密支付。 在线闪付的“小额免密签名”功能也默认启用。 最初的上限为300元/笔,去年6月提高到1000元/笔。 但是,因为太方便了,很多顾客都很担心安全性。 去年7月,北京日报就银联闪付功能发出了风险警告。 银联也相应发布了一系列照片文字复印件,详细说明了闪付的优势、技术及安全性。

网民的争论第一集中在两点,有网友认为小额免密支付带来的便利远远高于风险性,不能因噎废食。 另一组认为银联默认开通闪付功能,不需要持卡人同意。 这侵犯了顾客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其实这很容易理解。 银联急于通过移动支付提高话语权,所以默认开启了这个功能。 毕竟,日常生活中能遇到这样的“隔空盗刷”的时候很少,但是银联也确实没有履行让顾客知道风险的义务,谁掌握的,心里也很不安。
但是,通过这次315晚会,央视“帮助”了银联进入知情权,声明中也提到了银联将“选择权”还给顾客。 便利性和安全性取决于你自己的选择。
来源:零点娱乐时刊
标题:“银联还是道歉了”
地址:http://www.02b8.com/yjdyw/32666.html







